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与波普艺术

AndyWarhol5

赢尽世界的异端——ANDY WARHOL

引言:

一位捷克农民的儿子,在纽约寻找发迹的机会,他蹬着一双运动鞋,穿一条咖啡色的长裤,敞着衬衫的领口,寒酸地把自己的作品装在一个棕色袋里,送到那些衣冠楚楚的曼哈顿艺术督导面前。不久以后,他却在美国受到了狂热的追逐和崇拜,一如迈克尔·杰克逊和乔丹所获得的那样。贫穷、或者金光灿灿,他就在那里,不变。

1968年6月3日傍晚,瓦莱丽·索拉尼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艺术家、偏激的女权主义者、“歼灭男人协会”创始人及唯一成员,闯进Andy Warhol. 银白色的工厂,枪击Andy Warhol. 并于3小时后自首,她说:“我忍受不了一个主宰我精神的男人,他的影子时刻跟着我。因此,我只有杀了他。”

“I AM FORM NOWHERE.”

Andy WARHOL. 有波西米亚圣地捷克的血统,却降临在美国的拜金地上。他像千千万万揣着美国梦的人一样,在纽约寻找发迹的机会。他蹬着一双运动鞋,穿一条咖啡色的长裤,敞着衬衫的领口,寒酸地把自己的作品装在一个棕色袋里,送到那些衣冠楚楚的曼哈顿艺术督导面前,结果并无人欣赏。他曾经为百货公司设计橱窗、设计图片、唱片封套、杂志版面,还为肥皂、乳罩、宝石、口红、香水等产品设计图案和包装。

他的作品渐渐蜕变,最终形成他所特有的冷漠无情的作风。而他本人也转向了严肃的艺术。商业艺术使他得到了巨额的金钱,但严肃艺术不仅为他带来巨额金钱,更为他带来国际声望。

他和他的艺术一样毫无表情,无论人们攻击或是赞誉他本人还是他的作品。他说:“如果你想了解Andy warhol. 只要去看看我的绘画、电影和我那些呈现于外在的作品,我就在那里,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他是一位竭力使作品与感情分离的艺术家,所以当他的作品无所不包地反映着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时,他本人却陷入了绝对的虚无中。

多年来,他一直声称自己生于克利夫兰、费城或者是匹兹堡。但是根据他的出生证复印件,他应该出身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而他自己则声称这份出身证是伪造的。从一出生他就是不真实的。他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真实给这个世界呢?成堆成堆的波普画、电影和呈现于外在的作品,还有巨额的金钱和一个明星Andy Warhol。

这个Andy Warhol。

复制一个谁谁谁

1963年11月,纽约东四十七街的大工作室,Warhol的独立工厂。电影剧照和娱乐杂志摊了一地,凌乱不堪。印刷工人是流浪汉、吸烟者、小贩、艺术家、街坊等等。在这里Warhol完成了《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和《猫王》等等系列。他的创意在于挑选要表达的那个人物或者实物。他的品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他蹬着球鞋的年代,绝对是坏的典范。古典主义怎么可能去追捧那些妖艳欲滴的美娇娘?或者玩华丽摇滚穿喇叭裤的男人?更别说是贫苦人民才得以享用的坎贝尔罐头了。Andy Warhol就要去放大那些传统艺术家嗤之以鼻的东西:肥皂盒子、牛头、新闻图片、领袖人物、钞票和可乐瓶、罪犯头像和电椅等等。在那躁动、性感而庸俗的年代,人们和他一起对着稀奇古怪的大众焦点面无表情地发呆、乱想:什么人能够在波普爸爸那儿找到自己的激动所在。而Warhol爸爸呢?他又不见了。大名鼎鼎的《玛丽莲·梦露》是在一位名叫惠特尼的助手监制下完成的,他本人根本就不在场,甚至作品的签名都是他的老母签上的。
Andy Warhol. 的“波普艺术(POP ART)”是“短暂的、流行的、可消费的、低成本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有创意的、性感的、滑头的、迷人的以及大商业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波普’,就是任何人能够做出任何事。”而他本人则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这一概念。他喜欢用丝网印刷,喜欢不停地复制来复制去,喜欢银色的大工厂,喜欢从各个阶层的兄弟姐妹那里汲取灵感,喜欢单纯明亮迷幻的色彩。这些怪里怪气的习惯不小心触犯了很多所谓的艺术规则,比如艺术应该显示艺术家的手迹,艺术作品具有不可复制性等等。结果,复制一个谁谁谁,事后再加上几笔涂抹和Andy Warhol. 的签名,就好比是看着印钞机在工作,这就是商业艺术的赚钱术。不过,只有Andy Warhol. 能用。天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张《玛丽莲·梦露》,而千真万确,每一张都是真的,其区别在于那上面有没有Andy Warhol.的签名。

15分钟的明星

“人人都能成为15分钟的明星。”——Andy Warhol.

这是Warhol留给平民百姓最乐观的预言。他曾买下电视频道某个时段,每天都出现在那里,随便说点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干。就这样,他身体力行地证实着他的名言,那个时代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名教Andy Warhol. 的家伙,但却没有几个人了解为什么这个捷克移民要这么做。他像一个预言家,孜孜不倦,独自享乐。

1963年著名的《十三个通缉犯》,根据纽约市警察局提供的照片放大印刷而成。在Warhol的眼中,罪犯和梦露一样,是明星。同样的,一只猫也能集万千宠爱,成为不折不扣的平面明星。当然这也拜Warhol所赐。他的作品里不止一次地出现猫的形象,也许他真的爱猫,可他永远不会承认带入任何自己感情到作品中,不然,他就是那个热情万分的萨尔瓦多·达利了,Andy Warhol. 就该是修炼到冷酷境界的。

从本质上说,Warhol非常热情,有着致命的前卫和奔放。一番有目的的选择之后,他恰如其分地塑造了Andy Warhol. 的公众形象。他的身边有太多的人,无论红得发紫还是默默无闻犹如一粒灰尘,每个人都以认识Andy Warhol. 为荣。哪怕他用过的厕纸只要有他的签名也是珍藏的艺术品。而那个明星Andy Warhol. 是一个少言的观察者、前卫艺术的偶像,总是手指放在嘴上,像一尊蜡像、像他苍白的头发和脸那样站在那里。他说,那是他想要变成的样子。他看见了曾经的Andy Warhol. 和将来的Andy Warhol:冷酷的前卫艺术之王,懒洋洋的说话方式,长长的叹气声。

而他也帮助了这个那个人成名,比如Velvet Underground. 他更让一些未来的明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那里,一张张的大头像。

电影是实验

(他的行为和艺术,就是一部完整的实验电影。)

大概没什么人会觉得拍电影比画画简单。Warhol是一个特例。

Warhol很高兴他能够转向电影。他的电影依然是实验,《Kiss》、《Bitch》、《The Chelsea Girls》都相当大胆地挑战了性别模式。同性恋题材也是Warhol热爱的,那可能是他对自己状态的一种复制。《Blow Job》全片只有男主角的面部特写,而镜头以外,另一个男人正为他口交。《My Hustler》在同性恋圣地Fire Island拍摄,展现了一个伐木工人与一个万人迷之间的欲望纠缠。《Flesh》镜头对准男妓,是最早一部谈到男性性工作者的电影。除此之外,Warhol带给我们的是静默,无休止的静默。最受争议的《Empire》一片,动也不动地对着帝国大厦的尖顶拍了8个小时。有人觉得什么都没有述说,有人觉得那是妙不可言的杰作。著名的三部曲《吻》、《床》、《性》,光最后一部电影就足有41分钟的静默。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作品,一如他的绘画,一段不带任何个人感情的纪录,甚至那次刻骨铭心的枪击事件,也成了实验的一部分。《Stooting Andy Warhol》纪录了所有的过程。自枪击事件以后,Warhol更将自己埋封起来,可他无论如何都舍不得他的大工厂里的人们,那些众生百态也正是他所有创作的源泉。失去了他们,波普爸爸会不再自由的,也不再会有把头发弄成雪花白色的冲动或者拿纸、塑胶和人造皮材料,制作出印有波普花纹的衣服。

对于电影,Warhol说:“电影的主要人物不是导演而是摄影师。”不管人们怎么理解这句话,但这确实是Andy Warhol. 的最佳注解。他是一个摄影师,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他用他的眼睛扫视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像最敏锐的猎犬一样分析出其中引人注目的因素,把一种仅仅属于时代的、转瞬即逝的东西永久地定格下来,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Andy Warhol. 的一生,他的行为和艺术,就是一部完整的实验电影。

很多人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第一位正式的“Queer Artist”,一个人赢尽世界的异端。

他只是说:我就在那里。

1 2 3 4 5 6 7
格格物
标签: [ ,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