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坚 AlanChan

“我有我的容忍度,我亦有我的坚持。”
“我主动避开那些浪费创作人心血的争斗;抄袭,我曾经很愤怒。”
“公司开业至今, 不曾参与任何先有了建议、再行竞逐的‘比稿’。”


陈幼坚《陈经》只言片语

若一切能符合内心所愿当然甚好,但理想和现实往往总有冲突。
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如人意处,我们也不例外。
比如客户的水准不一,比如竞争中的那些“人为的”、“政治的”因素,比如抄袭……
更比如金钱现在是我唯一的困扰,你可信?
但是何妨以转化的心去包容,以积极的心去面对。
客户的水准不一,我会选择与自己合拍的来合作。
公司开业至今,不曾参与任何先做了建议、再行竞逐的“比稿”。
我主动避开那些浪费创作人心血的争斗;抄袭,我曾经很愤怒,
但现在在我当它是最隆重的赞美;至于金钱,我取之有道。
我有我的容忍度,我亦有我的坚持。
最后摘上一段陈大师知命之年写给年轻的我们的话,但求共勉。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
社会包容、资讯互通,科技发达,
这是该庆幸的,或说,是该珍惜的。
但是,对于来公司面试应征的年轻人,
不论是刚修毕设计课程的,或是初出道的,
或是已经积累多年的设计经验的,
我却常常有一种深的悲哀:也许是现今市场的需求大,
学生一毕业便被冠以“设计师”的名衔,授以高薪,
往往令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浮气燥,成为机会主义者,甚至成了生意人。
年轻人需要鼓励,但亦必须经过磨练,
太早只顾向钱看,太早放弃理想,是莫大的遗憾。
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纵有天赋的良好体魄,
亦要配合后天在精力、时间和努力上的全心付出,
挥汗如雨之后方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陈幼坚简介:

1950 出生于中国香港
1969 中学理科毕业于香港佛教黄凤翎中学
1970 与香港大一设计学院修读为期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
1991 “东方汇合西方”,创造画廊G8,日本东京
1997 “香港设计业代表团访问北京”,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北京
1999 “‘99中国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市分会,中国上海
2000 “当代香港艺术2000”,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城市发现海报展”,中国香港及德国
2002 “东情西韵”,银座绘图画廊,日本东京群展
     “2002芝加哥艺术博览会”,芝加哥会展中心,美国芝加哥
   “2002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展览场,瑞士巴塞尔
   “2002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皇家展览馆,澳洲墨尔本
   “梦02展览”,the.gallery@oxo and Barge house,红楼轩,英国伦敦

陈幼坚设计公司官方网址:http://www.alanchandesign.com/

陈幼坚作品欣赏

ALAN CHAN 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奖项包括美国 COMMUNICATION ARTS 优异奖、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GRAPHIS、英国D&AD、日本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AWARD、HKDA及HK 4AS CREATIVE AWARD。

其公司在1998年JAPE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当中包括一个最杰出作品奖。他于1989年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设计家年奖”。其公司在1996年被美国纽约 GRAPHIS 杂志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他的海报及腕表设计没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园园的黑框眼睛,标志性的山羊胡,瘦俏的身材配上的体的黑色外套,这些特质勾勒出设计大师陈幼坚。五十三岁的他,眼神却如同二十八岁:激情,锐利和智慧。

陈幼坚来自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城市——香港.。在这个快速变换的城市里,陈旧交汇,东西连接,贫富并存,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那种“现在就要的”紧迫气氛。积架 跑车,日本百货公和英国建筑设计师霍朗明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等舶来品之中无一不体现出商业价值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法则。纷繁芜杂之中,陈幼坚,却以独到的设计风格将东情西韵融会贯通。在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下,使东方文化重新焕发了新资。

陈幼坚从不否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但他认为这并不妨 碍他成为艺术家。“商业是命题,艺术是境界,我所做的无非是在努力将商业命题做到艺术的境界。”他做到了:1996年美国权威的设计杂志Graphis 评选世界十大设计公司,陈幼坚设计公司作为唯一的一家亚洲公司列为其中。他为这次盛事设计的海报充分体现了他的风格–中西合璧,简约中透着东方的神韵。 陈幼坚被公认为设计大师,但也更喜欢“视觉艺术家”,他认为在视觉艺术的最高境界中没有行业、空间、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分隔,艺术家的创作应游刃于不同的领域。风格也不必限定于一种,简约或者是繁复都只是手法,艺术家应随机应变,于用自如。

人生是最初的命题。在商业社会人人都要根据价值定位,所以职业成了重要命题,陈幼坚的两个命题都源自于父亲:陈幼坚的父亲开了一家水果商店,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式教育,但家里的家具都是他亲自用水果 箱子的木头做的,做完桌子做柜子,蘸染上光油,设计出那些很有ART DECO 风格的拉手用来做装饰之用。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迪斯尼公司委托陈幼坚进行庆回“庆回归珍藏版”设计。回归之路,艰辛曲折,可与“西游记”齐名:当年唐僧师徒历尽艰辛,蹰蹰西行,如今众望所归,西方不亮东方亮。于是由迪斯尼家族唐老鸭和米老鼠等组成的“东游记”诞生了。

2002 年在接受可口可乐公司邀请设计“可口可乐”中文标识时也遇到了挑战:客户摈弃了沿用24年之久的中文标识,要求所设计既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风格。看似简 单的要求落实到四个方块字上着实不易。他在仔细研究了“COCA-COLA”的英文标志后,沿用其中的飘带和笔划弧度,经数月的构思和修改,创造了充满现 代感的新表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COCA-COLA”家族的新成员。真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力。如今新标识已随着“可口可乐”的动感广告和各种产品迅速传播,成为新的时尚风标。

陈幼坚为北京申奥设计过海报,他也希望可以为上海2010世博会出力。他认为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展示中国文化和国力的大好时机,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够参与盛事,实为一大快事。这也是为什么他每年必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韩国、澳洲以及 英国等地的邀请,向当地设计界讲述“东西古今融会再创”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弘扬了中国文化。

2002年,陈幼坚三幅最新的艺术作品(照片 拼贴画和装置艺术品),应香港精艺轩画廊之邀,参加了5月份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2002芝加哥艺术展”,该展览是美国最具规模的国际艺术展览。同年6 月,其作品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该艺术盛会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盛事,并被誉为“国际艺术界的奥林匹 克”。

“我喜欢这里涌动的朝气,更喜欢这里新的命题带给我的挑战。”这大概就是陈幼坚每月都来上海的原因。

陈幼坚包装设计

  陈幼坚的作品恰如其分地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在传统神韵间流露出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设计佳作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充满着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执著与思索。例如上海外滩三号黄埔会,香港的四季酒店法国餐厅Caprice的艺术摆设等,开辟了餐饮空间设计的新领域。

  “今年又看到很多新面孔!”陈幼坚先生笑容可掬的对我说着,一句很简单的话却饱含着一位爱食之人的深切期望。这也正是《美食与美酒》希望带给大家的感受,一年比一年更多的参选者,一年比一年更多的评选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推动中国餐饮业往正规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其实我评选餐厅最重要的标准与普通食客是一样的,无外乎是东西好吃与环境优美。其实只要是适合自己口味与审美标准,就是最好的餐厅。”陈老师兴致勃勃的为我介绍了最近去过的两家印象深刻,却风格迥异的餐厅,“一家是位于前门23号的‘布鲁宫法餐厅’,作为米其林二星厨师Daniel建立的第七家餐厅,菜品的品质毋庸置疑,而他们利用本地的食材来开发适合国人饮食口味菜品的作法更是可贵。餐厅内部通过特殊材质的应用来展现餐厅异彩纷呈的精致和优雅,虽然建筑本身保留了历史的庄重风格,但又散发着一种现代的优雅气息。”说到另一家餐厅则要先说说陈幼坚先生对于北京涮肉的喜爱之情,在他所吃过的餐厅中,最推崇一家位于民族饭店身后的涮肉老店,可惜的是老店早已搬走,而至今陈老还是念念不忘。“另一家就是‘鼎鼎香’,在那里可以体会到吃的实在。”

陈幼坚平面设计

--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的创始人

    日本的杂志是这样评论陈幼坚的:“ 日本人只认识2个香港人,一个是功夫电影明星成龙,另一个是世界级的设计师陈幼坚。”可见,陈幼坚的设计在日本的影响力。陈幼坚留着艺术家式的山羊胡子,举手投足都带着英国绅士的风度,但言谈之中不乏中国君子的儒雅和谦逊”

    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这26年来,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他设计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陈幼坚作为世界大师,荣誉光环无法列数得清。但陈幼坚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比所获得荣誉更能涵括他的设计特点和艺术追求。小小的两层展览室里挂满了陈幼坚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能让记者看到在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线条下跳跃着的中国热情。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传统的乙帐跻爬嫌,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柄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他在东京新宿的高岛屋有一家命名也栌镉的茶馆,从茶馆的室内装潢和司标设计到茶具的选用,都堪称是陈幼坚设计艺术精髓,而东京三菱银行的CI、NIKKO的现代中国餐具都让人体会到了东西合璧的唯美。

    有设计家评说: 陈幼坚的设计艺术正合了日本人的审美理念,他在日本受欢迎是必然的。

陈幼坚标志设计:

    “从现在开始,你在上海很出名了”。2002年12月19日,在新天地举办的“陈幼坚东情西韵”Party上,有人这么跟陈幼坚讲。他回应道:“我应该的,我不是刚出道的。”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53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给别人打了10年工,为自己做了20多年事,其间没有太多痛苦不堪的艰难险阻,也没有过多苦水要诉。以至于他到50岁时便发觉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

    他想离开现在,去做更好更大的事情。至于更好更大的事是什么,他没想通。在没想通之前,他改变了发型。

    到现在还拿奖是因为我的天分

    与陈幼坚的对话从一个小故事开始。我一个在广州做平面设计的朋友想跳槽,但他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又放弃了这个打算,他猛喝了一口啤酒,愤愤不平地讲:市场价已经低到2000块,快赶上拣垃圾的了。我把这个小故事告诉陈幼坚,他说香港也是一样,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想出头非常困难。价格低不说,又要听话,本科生的学历寥胜于无。当初促动他出来单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广告公司的比稿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于自己的行业特性,陈幼坚曾说过一番话:“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无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面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儿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没有全力付出精神、时间和努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这番话更像是说他自己。

    高中毕业后的陈幼坚一方面因为家里穷,另一方面也交了女朋友,已无心向学,在20岁时进入一家国外的4A广告公司做学徒,在此之前学数学和化学的他尚不知设计为何物。如今用拿奖拿到手软来形容他获奖的数量一点都不夸张,一直到现在,他的设计仍然30个、40个奖地捧回来。关于得奖,陈幼坚的感受是–“让我知道自己有多好,让我最快地知道自己在哪个地位。”

   记者问了他一个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天分?他笑着说:“我觉得有!”这种感受在开始十年二十年他还不觉得,随着工作经验多了,人生经验多了,陈幼坚开始感觉为什么自己做设计师跟别人不一样,自己的想象,工作的方法,表达的方法都不一样。“到现在还在拿奖,这就是我的天分,但是天分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分,你知道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兴趣,开始就要想清楚。不过,
只靠天分并不是我成功的惟一要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加上太太(公司总经理)在背后的支持对我来说才是推动我成功的原动力。”

    很多人对陈幼坚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平面设计领域,实际上,早在多年前他的工作重心已转向以品牌策略为主–在把各种设计元素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同时也把设计工作提升到了策略的高度,并使之与品牌及推广更完美地结合。如今将事业扩展到大陆的他也受到了和在日本一样的推崇。同样握着他的手不放的年轻人,同样追赶着要采访的媒体,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成都、汕头等六个城市同时进行的项目,以及可口可乐在2003年初推出市场的全新中文字体形象.

    陈幼坚享受自己的VIP待遇,被当成英雄和大师一样的崇拜也让他感觉很好。

陈幼坚vi设计:

    做着将中国人的尊严拿回来的事

    2002年,陈幼坚为北京申奥设计了招贴画,在一次研讨会上,他的演讲题目是“品味与尊严”,他认为北京申奥不仅仅是一次国际运动比赛,还应该是一次通过奥运活动表达中国文化与品位的机会,通过这种展现,将中国人的尊严在国际舞台上拿回来。

    “我在国际上做的事,去一些学校演讲,参加研讨会,除了谈谈设计心得外,也有一些跟设计没什么关系的东西,我做的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就是将中国人的尊严拿回来。”

    陈幼坚回想起小时侯父母亲最朴实的家庭教育。父亲是广东人,当年是一位水果摊主,母亲是澳门人,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告诉陈幼坚的全是最简单的做人道理,做人应该努力,应该勤奋,应该善良,应该孝顺。有关艺术细胞的熏陶倒是从父亲那里找到了出口,原来,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父亲是一名DIY高手,他总是将盛放水果的木箱重新组合起来做成家具或者其它有用的东西。

    2002年,陈幼坚在日本举办了他的个展,名字也是“东情西韵”,很多人看他的东西,对他说:你的中国文化思想很深啊。陈幼坚很认真地表示:“我骗你的,基本上我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但是为什么我弄得这么好,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文化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好让中国人和老外都觉得有味道。但并不代表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多深,你只要多问我一句,我未必可给你一个更深入的答案。”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谦虚的一面,或者是老实的一面,而在国际舞台上,他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更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人,做着将中国人的尊严拿回来的事。

    说话的时候,我们坐在上海金茂君悦54层的咖啡厅,他向相熟已久的服务员要了杯茶,态度自然而和善。这使人想象不出他开会的样子。因为很多人不喜欢他开会的态度,有点强硬。他的解释是:“我先说这个事情,然后你再告诉我你的意见。每个事情要找一个Point才可以做,做事情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焦点,每一步都是从这个方向走的时候,目标就能很快地到达。”

    采访过程中,陈幼坚也一直强调希望所有的采访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要不然,以他的经历可以聊个没完。实际上陈幼坚真正接受的采访并不多,他还没找到一种方式来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一如他对色彩和线条的自如运用。但这并不妨碍他喜欢跟人聊天,他说自己的创作都是从生活的感受中来的。他也喜欢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所以要在别人的评价里‘照照镜子’。但我不吹牛,也不掩饰,只是赤裸裸地做我自己。”

没有激情我就做不成任何事

    身为大师级的设计师,陈幼坚所受的关注又常常超出专业领域,造成的轰动效应绝不亚于娱乐明星。依我看,坐在我面前的他也确实不乏“明星气质”:标志性的山羊胡,简洁得体的着装,善意的待人接物,面对镜头从容不迫,气度不凡。这是他出位于其他设计师的地方。另外,在与MAGGIEQ合拍的一组茶广告中,他不但表现了自己的表演天分,甚至被拍片的导演赞誉:“你可以去当演员和导演。”另外可以提及,陈幼坚还同娱乐圈的朋友开了家餐馆。

    “我做事的方式是从不刻意,但是如果我认准这是个机会我就不放过,‘咬定青山不放松’!”陈幼坚显然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就在采访前一天,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就像一条蛇,静的时候不出声,动起来要人命。”他觉得这个说法很好。

    声名鹊起之后,他也随之变得活跃与开朗,也开始接受一些另类的东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众多当红的歌星,梅艳芳、张国荣、林子祥、罗文、张学友、周华健等人的唱碟及大部分的演唱会宣传都是他设计的,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相对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来说是另类,虽然给了他另外一个天地去发展另一种思维,但那只属于他个人兴趣范畴,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在作品集里也没有收录。但现在的他会更愿意去做一些另类的尝试。

    他到了一个城市,往往累了一整天,晚上大家分头睡去,他还兴致勃勃地奔向酒吧。因为喜欢吗?不,我不喜欢,太吵了。但是酒吧是一个可以让我最快地发现这个城市现时的状态的地方;一大早我还会去旧货市场,我可以在那里找到城市的根?quot;相比较这两个焦点,去旧货市场是他所喜欢的。他喜欢旅行,喜欢收旧货。如果不是因为工作,他更愿意待在家里,看看书,听听音乐。有一个细节,年轻的时候,陈幼坚曾做过中学校内民歌队的歌手。至今他的身上还涌动着年轻时的Passion,喜欢流行音乐和卡拉OK,上海一家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摇滚酒吧也是陈幼坚的最爱。

    在外人看来,人生如此,他已经不需要像现在这般努力,这样卖命,甚至他的太太也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他依然拥有这个程度的Passion?甚至在他拥有了大师级的地位之后越来越甚?Alan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惟一知道的是没有激情做不成任何事情。

    说话间,他合上厚达500页的最新作品集,红色的封面上写意的寥寥几笔,活脱脱是他的形象。他说:这是句号,亦是起点。50岁,一条新的起跑线。

    陈幼坚是华人设计界的一块金字招牌,香港人称他为“设计教父”,他设计的海报和腕表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他的公司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

精瘦、细圆框眼镜、山羊胡。57岁的陈幼坚,外形有点“卡通”。5年前,陈幼坚开始接手内地项目。此后,他常来上海,在金茂大厦入住了600多次,每次都是同一间房,连顶层咖啡厅的服务生都和他熟了;他还常去豫园,在白墙黛瓦、葱葱翠竹间流连。

    6月29日,陈幼坚的个展“因为生活”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这是他在大陆第一次举办个展,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展出,其中有20多年前学生时代的作品,也有1980年以后陈幼坚公司为可口可乐、外滩三号、香港文华酒店等进行的商业设计,还有自2000年起陈幼坚创作的纯艺术作品。在展览开幕现场,陈幼坚接受了本报专访。

    我影响了你们的生活态度

    “我有我的容忍度,我亦有我的坚持。” “我主动避开那些浪费创作人心血的争斗;抄袭,我曾经很愤怒。”

    “公司开业至今,不曾参与任何先有了建议、再行竞逐的‘比稿’。”

    这些是陈幼坚的话,写在一幅名为“陈经”的卷轴上。卷轴在展厅中间,铺了十多米,上面有大量陈幼坚的照片和记录了他半生经历的文字,甚至有陈幼坚和初恋女友当年看电影的电影票根。

    展厅里荡漾着舒缓的钢琴曲,这是陈幼坚的香港公司使用的背景音乐,由他的一位日本朋友谱曲。很少有展览会放背景音乐,但“香港最懂包装”的陈幼坚认为,任何细节都要呼应主题,他把整个展厅当作一件装置作品,就像他当年为餐厅、茶社做品牌策划时具体到一只杯子的颜色都会顾及。

    展品中,有一件商业设计,是当年为香港上市快餐老店“大快活”作的形象包装。那时候,“大快活”的业绩连续下滑,股价暴跌。陈幼坚把“大”字设计成跳跃的小人,店面一律采用橙色。通过重塑品牌,“大快活”股价上涨8倍,市场占有率增加50%,成为很多设计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

    身为商业设计师,陈幼坚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为荣。“我和很多艺术家不同,他们在重复自己,而我总在突破自己。”2000年起,陈幼坚玩起了纯艺术作品,“我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心态之下,发展空间更广。”

    在2006年上海双年展上,陈幼坚展出了作品《英雄所见略同》,他把阿迪达斯和耐克、麦当劳和肯德基、微软和苹果、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这些竞争对手的Logo对调,用幽默的方式把玩品牌效应。这次,这组作品也出现在现场,并增加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很多人以为陈幼坚只做Logo、海报等平面设计,通过这次展览,人们会发现,那仅是陈幼坚工作的一部分,而企业品牌策划早已成了他的工作中心。也许这次展览之后,陈幼坚再也不用对人“吼”:“要说多少遍,我不是做logo的!” 张国荣出道时穿着我的衣服

    陈幼坚的设计“基因”也许来自父亲。他家开了间水果店,父亲常把装水果的废木箱改成家具。在中学里,他的设计才能就已经显现出来,每逢圣诞、新年,学校的环境总是由他来布置、装饰。

    中学毕业后,陈幼坚无心继续求学,决心从事设计。他报了学制两年的夜校,每周上两天,一天3小时,但仅上了十个月就中断了,因为他觉得老师的水平太低。20岁的他,不知天高地厚地结束了自己的唯一一段科班教育。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最好的创意广告公司都是外国人开的。1970年到1979年,陈幼坚先后在4家外国广告公司打工,这段经历最大好处是不仅英文突飞猛进,而且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学会用外国人的眼光欣赏本地文化”,奠定了陈幼坚日后“中西合璧”的基础。

    1980年,陈幼坚与太太创建了广告公司,为不少歌手,如张国荣、梅艳芳、林子祥、张学友等人,设计唱片封套和海报,连张国荣穿的衣服都是陈幼坚的。“当时我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买得起名牌,而张国荣刚出道,没什么钱,正好,他的身材跟我一样,都很瘦,我就把我的衣服给他穿,后来成了很好的朋友。”

    做唱片设计虽然只是陈幼坚公司业务的一部分,却为他带来了知名度。1986年,陈幼坚又创办了设计公司,并成为当时最有名的设计师。1980年代末期,陈幼坚把事业开拓到日本,他融会中西的风格在日本大受欢迎,先后在东京举办“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等多次个展,还在电视台、电台开办自己的栏目。之后,陈幼坚每年三四十个设计奖项往回搬,拿奖拿到手软。

    会吃会穿会享受

    设计常常反映了设计师对生活的态度。陈幼坚对生活的态度是挑剔的:“我就是喜欢穿好衣服、买好衣服,而且我懂得怎样穿得好、好得吃。”在每月只挣350元的时候,陈幼坚都不降低生活品质:“我虽然不会买50块的包,但能用5块钱买到打折的50块的包。”买不到,他就自己做。从20岁到30岁,陈幼坚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设计的,他自己买布料,然后找裁缝制作,就连领带也是如此。

    会吃会穿会享受,陈幼坚深信自己今日的成就来自生活的经验。

    热爱生活的陈幼坚也爱美女,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是女性,还爱拿女孩打比方。谈到公司的业务,他说:“我们对客户就像对女孩,不做化妆,而做美容。”讲到与上海的感情,他说:“对上海,就像对女孩,希望跟上海只谈恋爱,不结婚,一结婚,矛盾就来了。”但陈幼坚最爱的女人只有一位,就是太太Sandra。“太太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连标志性的山羊胡,也来自当年与Sandra的戏言。1979年,陈幼坚与Sandra去菲律宾旅行,忘了带剃须用品,几天后,他觉得自己留胡子的样子也不错。

    Sandra说:“难道还能一直蓄下去?”陈幼坚说:“那就先留25年!”如今,25年已经过去,山羊胡子还在,胡子背后的甜蜜故事则鲜有人知。

    现在的陈幼坚每次出席正式场合,总是一身阿玛尼的修身西装,永远黑白两色。他觉得只有阿玛尼特定款式的西装适合他。陈幼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没有具体的计划,但却非常自信,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决不会放弃”。

  他在一九七零年投身广告行业,一九八零年,与太太创立达尔讯广告公司,六年后再创立陈幼坚设计公司。其公司于一九九六年更荣获美国纽约GRAPHIS杂志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他的海报及腕表设计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的设计观,能够达到中外雅俗共赏,是因为他能够把最博大高深的中国文化及传统的工艺元素,用明快清晰的现代设计技巧再行铺排,效果简洁有力而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在国际业界内,有形象鲜明的标志。由于他曾在广告界任职,对于从市场角度考虑创作问题训练有素,故擅于为市务问题从一个创作的角度,求取最理想的答案。

美国、日本设计界多本权威杂志,均多次为他作专题介绍,赞扬他能够将商品突破市场定位的框框,并推祟他为打破东西文化隔膜的设计大师。他擅于将设计从市场角度出发,改善品牌及企业形象,有助促销商品,扩阔市场占有率,李锦记、圣安娜饼店、福茗堂、文华东方酒店、西武百货公司、香港旅游协会、清泉蒸馏水、镇金店、诗韵时装、SUNDAY手提电话网络、CITY”SUPER百货公司及中国的维维豆奶等一系列点石成金的成功例子,缔造骄人业绩外,更将公司企业形象的市场定位提高,有助于扩展客户的层面。

陈幼坚访谈

  陈幼坚实在是太忙了,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停游走,此处与彼处,常常不过逗留一两天而已。但很奇怪,从不见他有疲惫的表情,每一次都精神矍铄。

  这位香港设计界的奇才,从业30多年,获得海内外设计奖项500多个,著名的西武百货、香港国际机场、可口可乐中文形象标识都出自他的手笔。从平面设计起步,直至后来的空间设计,整个视觉领域,都被他游刃有余的掌控着。他微笑着面对一切新的尝试,对他来说,新的东西不再是挑战,而是游戏,重要的在于,这个游戏有没有乐趣和是否新鲜,新鲜和乐趣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从某种程度上,他已经被许多人当成一个艺术家。

  你已经做了很多年的设计,设计需要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你通过什么方式来汲取东西呢?  我的心态象个小孩,每一次看到新的、不了解的东西都会很兴奋。在北京,我每一次去潘家园都不想离开,看到有喜欢的,能带给我灵感的东西我都会买下来。我对整个社会发生的新的事情都会有很大兴趣,尤其是视觉方面的事情。我不会去刻意追随国外最新的潮流资讯,但通过媒体也会有一定了解,我不会去研究,我喜欢顺其自然的发生。

  你在日本的名气很大,据说日本人只知道香港两个姓陈的,一个是成龙,一个是陈幼坚,当时是如何在日本造成巨大影响的?  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1989年,日本的西武百货要在香港开一家非常国际化的大型百货公司,它很想找一个香港本地的设计师为它做平面设计,然后选到我,我当时很高兴,可以说兴奋的不得了……。后来他们认为我做的香港西武百货的LOGO是西武最好的LOGO。从那时开始,日本就有很多项目就来找我。日本所有的媒体都找过我做访问,也做过产品的代言人。我在日本不仅做平面设计也做空间,我的空间设计其实是从日本开始的。

  可口可乐标识我们不得不提,你是怎么把它进行重新修改的?  陈:那时是麦肯找到我,他们认同我是中西文化的代名词,所以他们找我。我当时一看已经知道怎么做,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文可口可乐只是标准书法而已,没有品牌个性,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它的英文字母就是它的个性,所以我的中文设计百分之百的改自于它的英文字母。这个方向是我在第一秒中就感觉到的。

  在空间设计被实施的过程中,建筑、构造方面的工程怎样指挥完成?  陈:我是一个品牌形象顾问,我来定方向,把握总的感觉,是个主持。我可以找来最好的人和团队做具体的工作。他们认同我的创意,认同我的工作方式。

  在内地很多城市间跑来跑去,相信对内地的设计环境也有所了解,你认为现在内地的设计怎样?  这两年我觉得内地的设计发展的很快,是由于现在的人能够看到新东西的机会多了,可以从媒体上获得最新最快的资讯,可以去国外旅游。国内的发展商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他们可以找我来做东西,给我很大的创作空间,在香港,发展商不敢。

  你走的最多是城市还是上海、北京,这两个城市给你的个人感受是什么?  北京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化的,上海因为吸收了太多西方的东西,它越来越不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过去的五年里,上海比香港发展的更快。新天地,是香港人做出来的,感觉很香港。

  接下来最新的项目会是什么?  和菲利普·斯达克合作俏江南北京会所。菲利普·斯达克的图纸很个人风格化,我希望我能将一些中国文化的东西放在里面。

  对北京房地产项目的印象?  北京房地产项目名字都取得很怪。哈哈。

  他于一九九一年应邀在东京举行个展,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设计师,日本人对他融汇古今,掌握中西文化脉搏的风格,至为推崇。他曾应日本三大高级餐具制造商之一的NIKKO公司邀请设计现代中国餐具,白金协会之邀设计首饰,以及替精工表厂设计挂钟。二零零二年六月,陈幼坚又应日本最负盛名的平面设计画廊Ginza Graphic Gallery之邀,在日本东京举行大型个展,展出他个人及公司在过去廿二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品。他亦经常为日本杂志撰文,并屡获邀请担任国际设计及艺术比赛的评判。

  一九九零年,陈幼坚开拓名下产品系列,由文化衫、手表、至各款各式的文具、罐装茶叶、中国餐具,都是质素优、工艺精、品味高,充分表现其风格的设计结晶,一洗外国人对中、港产品‘价廉而物不美’的坏印象;并凸显细致东方感觉,散发东情西韵品牌独特的怀旧文化气息。在香港,旗舰店‘东西坊’设于山顶广场及半岛酒店,并特设专柜于酒店、大型百货公司、博物馆及美术展览馆内的纪念品商店;产品现更行销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

  一九九九年,陈应日本三菱地产有限公司之邀,为集电脑网站、展览场、艺廊及休闲空间于一身的Marunouhci Cafe设计视象标徽及提供室内设计。同年,日本麒麟饮品公司,以陈幼坚为名,推出一全新中国茶──MR CHAN TEA,行销日本全国。除了设计MR CHAN TEA的品牌及包装外,陈亦被邀在茶品的电视广告中,担纲演出。二零零零年,其最新的设计项目包括为三井住友银行设计企业形象系统,此外亦与川西阪急百货公司合作,为其“茶佳人Tea Site”提供整体视象系统、命名及室内设计服务。

  在国际设计艺坛上,陈幼坚亦非常活跃。他在一九九四年及一九九七年,分别应美国电影协会及环境设计协会之邀,出席在夏威夷及三藩市举行的讲座,就如何把中国文化特色引用于现代设计发表演说。他亦曾多次获日本、泰国、星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韩国及澳洲等地邀请,向当地设计界讲述‘东西古今融汇再创’的导向,对当地年青一辈的设计师有深远的影响。

  拿奖拿到手软

  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读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从端茶倒水的设计助理做起,到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他的成功更像一个励志片。

  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他的海报和腕表设计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给他,以表彰其对香港设计界的贡献。在世界设计领域里,陈幼坚被看做是把中西方元素能最佳融合的杰出代表,是少数荣获国际地位的华人设计师之一。现在,他依然每年几十个奖项往家拿,对于他来说,拿奖只是证明自己地位的一个方式。

  虽然取得很多成绩,他的脚步却没有停止过,尽管已年过50岁,陈幼坚依然有着自己的梦想——他要在北京和上海成立自己的装潢公司;他要在北京的东直门竖立起具有陈幼坚独特风格的建筑作品;要在内地培养至少10名有潜力的设计师,把自己对设计的领悟传承下去。

  市场与文化相结合

  “其实,我觉得自己的成功完全是坚持的结果。比如说在1970年,我进入设计这个行业时,很多人比我好,我总鼓励自己去追赶那些优秀的设计者,后来香港楼市很好时,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转行炒楼去了,只有很少的人依然在坚持,我就是其中一个。在此期间,我的个人设计职业生涯得到长足发展,并进入最优秀的设计师行列。”陈幼坚说。

  关于自己的行业特性,陈幼坚曾说过一番话:“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无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面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儿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没有全力付出精神、时间和努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

  陈幼坚的设计观,能够达到中外雅俗共赏,是因为他能够把最博大高深的中国文化及传统的工艺元素,用明快清晰的现代设计技巧再行铺排,效果简洁有力而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在国际业界内,有形象鲜明的标志。由于他曾在广告界任职,对于从市场角度考虑创作问题训练有素,故善于为市务问题从一个创作的角度,求取最理想的答案。

  在每个事物中汲取灵感

  身为大师级的设计师,陈幼坚所受的关注又常常超出专业领域,造成的轰动效应绝不亚于娱乐明星。“我做事的方式是从不刻意,但是如果我认准这是个机会我就不放过。”

  声名鹊起之后,他也随之变得活跃与开朗,也开始接受一些另类的东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众多当红的歌星,梅艳芳、张国荣、林子祥、罗文、张学友、周华健等人的唱碟及大部分的演唱会宣传都是他设计的,他觉得这些东西相对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来说是另类,虽然给了他另外一个天地去发展另一种思维,但那只属于他个人兴趣范畴,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在作品集里也没有收录。

  现在的他会更愿意去做一些另类的尝试。他已经不单单是做广告平面设计,和设计有关的内容他都涉猎。他更看中品牌整体包装业务。譬如,香港一家濒临倒闭的快餐店,经陈幼坚重新设计装潢,不仅起死回生,还在短时间内营业额番了9倍。他不仅救活了一个企业,还让很多即将失业的人重新回到快餐店工作,这让陈幼坚又一次看到整体包装对于一个企业兴衰所起的关键作用。“中国有很多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但很多公司的品牌建设与包装存在不少问题,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自己人包装自己。”陈幼坚说。

  陈幼坚在北京买了房,在上海没买,到北京他喜欢逛潘家园,来上海他喜欢兜豫园。他的不少设计,都与上海有关,如著名的外滩三号之黄浦会、EVIANSPA、洛克外滩源、中华香烟之“中华5000”系列……他曾在金茂的同一个房间住过600多次。“我在房间里拍照片,然后一张张拼起来,做成装置。”

  现在,陈幼坚的作品更有创意也更波普,他用吸管、筷子、勺子、刀叉、棒冰棒等与“食”相关的材料,拼贴出了李小龙、玛丽莲·梦露、阿童木、米老鼠等著名形象。“玛丽莲·梦露是用勺子拼的,阿童木是用日本筷子拼的……”《我爱上海》也是拼贴至上,是借用苏州园林的门洞造型、以“海上·上海”的各色照片拼贴布局而成。文化衫、手表、名片夹、文具、茶叶罐、餐具等,风格很独特,初恋女友的照片,在《因为生活》的展览上,也被带到公众眼前。

  在陈幼坚眼中,没有什么不可以,他如同武侠小说中的老顽童,没有一切束缚,一切都可以尝试,永远都在制造惊喜。

[请保留:后时代 http://www.houshidai.com/]

格格物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