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视觉:德罗斯特效应 Droste Effect

德罗斯特特效是一个来自荷兰的术语,指在照片中还有一个更小的同样的照片,依次包含下去。

德罗斯特效应的名称是由于荷兰著名厂牌德罗斯特(Droste)可可粉的包装盒,包装盒上的图案是一位护士拿着一个有杯子及纸盒的托盘,而杯子及纸盒上的图案和整张图片相同。这张图片从1904年起开始使用,数十年间只进行了一些小幅的调整,后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诗人及专栏作家Nico Scheepmaker在七十年代起,开始使用“德罗斯特效应”此一词语。

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一种递归的图片形式,它让一张图片的某个部分与整张图片相同,如此产生无限循环。就好像是说,你拿着一面镜子,然后再站在一面镜子前面,让两面镜子相对。你看到镜子里面的情景,是相同的、无限循环的。最经典的就是一个人拿着一个相框,相框里他拿着相框……基本就是“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情形。

把“德罗斯特效应”玩得出神入化

Josh Sommers的作品由于大量运用德罗斯特效应,因此,它们便具有了其他图片无可比拟的神奇视效——有的需要你花时间去辨别,而有的如果你在图像上盯着太久,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越来越走到框架里面,发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而且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的图片空间,以至于最后甚至头晕、胸闷、头脑混乱。

电影《盗梦空间》中梦境设计师艾伦·佩姬第一次尝试被药物催眠进入梦中梦时,她曾在梦境中制造过“并不十分危险”的空间,即拉动两面大镜子平行相对,可以创造出很多小空间。等到后面,这种视觉形式主要应用在梦境设计师设计的迷宫中,利用无限循环、递升效果设计复杂无懈可击的梦境。有评论认为,盗梦空间的创意者们就曾经借鉴过Josh Sommers的图片构想。

Josh Sommers的作品最吸引人之处或许就在于,他是用梦幻的目光审视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他如巫师般玩弄着奇异的构形和透视手段,在不可预期之处打穿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壁垒。他令人迷惑,也让人迷恋,观看他的画有如凝视一面魔镜,在微妙的扭曲中看见不属于此世的真实。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自己拿起相机试试吧~

旋转视觉:德罗斯特效应 Droste Effect

格格物
标签: [ , ,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