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久保玲全集 かわくぼ れい Rei Kawakubo

服装设计 是川久保玲的原点

  她总是留着刻板的直刘海,作品里总能找到优雅的颜色,她的任何系列里都蔓延着简单的设计以及各式平底鞋。不要以为,40年来,川久保玲就靠这些横扫时尚界,何况她横扫的远远不止时尚界。

  创意

  从一开始,川久保玲就花费很大精力投入到视觉设计艺术、广告和店面装潢设计的领域。她相信,所有这些领域其实是一个视野下的不同部分,有着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川久保玲在东京的“Aoyama”店,其装饰有蓝点的玻璃斜屋顶非常著名,这是由川久保玲和另一建筑师共同设计的杰作。这也是她之后超有个性的全球各地专卖店的创意起源。

  不仅是专卖店,公司总部没有任何标牌,没有接待员,没有人迎接。据说她本人的办公室也超有个性,除了她本人,没有人进过她的办公室。

  上世纪90年代,她曾一度涉足传媒业,在90年代早期,她出版了她的双月刊《Six》,《Six》的文字很少,以启发灵感的照片和绘图为主。1996年,川久保玲受邀出任《Visionaire》杂志的客座编辑。同时,她还担任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名誉教授。

  2008年,川久保玲用1.8亿的启动资金建立了一家总部在日本青山的独立时尚公司。“毫不夸张地说,我‘设计’了这个公司,而不是服装,创意不应该到服装设计就终止。有趣的新商业点子,具有革命性的零售战略,让人意想不到的合作,对有才能设计师的培养,这些都是Comme des Garcon的创意。”

  跨界

  真正的时尚界和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是由川久保玲和美国艺术大师Richard Prince开始的。

  她不在乎别人的认同,她在乎独立的审美观。她不寻求簇拥,她寻求知音。在与有关大众平价时装连锁店H&M合作的访问中,她谈道,“如今的我们置身在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我们已丧失了部分的独立和创新,价值观定位于:简单易行则灵。”所以,这次与H&M合作,是将这种叛逆、难懂的反时尚概念灌输给普罗大众,尝试让更多人学会欣赏不寻常的时装美学。

  最近的一次跨界合作是本月初与日本《VOGUE》合作开出的临时商店――“Magazine Alive”。店内装饰主题会依照《VOGUE》杂志每月更换,直到11月结束“Magazine Alive”的运营为止。为了结合7月杂志的漫画主题,村上隆将“Magazine Alive”[后时代http://www.houshidai.com]店内二层以他标志性的花朵装饰一新,同时,Karl Lagerfeld也在橱窗内摆上了银色机器模特假人。

  说起跨界合作,还不得不提去年和LOUIS VUITTON合作的青山概念店。 由两大品牌携手合作的概念店铺,设立于东京指标性时尚地标“青山”,这次整体室内设计完全以Comme des Garcons的品牌美学概念作为出发点,灰色极简的水泥墙于正中央设置一座透明的铁框

  展示区块。充满话题性的合作精品也依款式不同来定价,从78750日元至194250日元不等,仅设立三个月。

  川久保玲的独立设计精神让她不拒绝各种创意的可能性,比如进军香水界。 2008年,她的香水业绩达到了470万美元。除了合作外,她也推出过自己的香水,风格独特,是她的时装思考体系下的产物。不含有平常香水所采用的任何植 物,而是利用电脑合成,采用无机物制成。据说每个试香者都会对香水的香味做出不一样的评价,冰山、轮胎、羊毛等等答案五花八门。

反主流
  就算是与主流文化相接,川久保玲也会完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

  2005年,川久保玲推出了一场名为“Broken Bride”秀,斯蒂芬・琼斯做了全场的帽饰设计。川久保玲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有关婚礼的秀,虽然从字面上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去破坏传统婚纱的规则,需要完全越过婚纱这个概念,我想要传递的深层含义是,就算是婚礼也未必一定是快乐的。”

  情绪一直是决定设计师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川久保玲把她的一个系列取名为“失落的英国人”(Lost Englishman)。就连最近的2009春夏系列,她也用面纱和长毯表达了一种爱和迷失。在丹佛街的川久保玲店 ,她挂出了来自加纳、摩洛哥、西西里岛、泰国等地艺术家制作的草袋,每个袋里有穿这个系列作品的模特的图片。

  虽然,“感觉”已经成为很多先锋派设计的固有思路,如比利时设计师Martin Margiela或者Yohji Yamamoto,但是没有什么设计师会像川久保玲1997年的系列那么用“感觉”。那场秀被取名为“Lumps and Bumps”(磕磕碰碰),后来这些有些像肿块形状的廓形设计成为了现代舞蹈大师默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的剧服。

川久保玲生平历史

战后一代

经历了二战后7年的经济恢复期后,日本逐步迈向了高速发展时期,改革的成功令整个日本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也为时装,艺术,文化等领域带来了自由与发展的契机。而川久保玲正是在此天时地利下诞生的一员。

然而,若翻看川久保玲的成长史,则会发现她在同辈设计师中有些独特得过分,显得“突兀”,显得“鸡立鹤群”。首先,她是一个女人,在日本这个大男子 主义社会中,女者想要冒尖简直难于上青天;其次,她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在这个讲究“英雄必论出处”的年代显得尤为渺小;再者,她还是一个日本女 人,在国际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甚至可能还会被歧视的;最后,就是川久保玲肩负着“战后一代”的名号,这也是缘何她迄今为止依旧不断地以强烈情绪来表达自己 的想法。

当然,这一切都衬托出了川久保玲的难得。她就像是乱世中诞生出的一株奇葩,傲然挺立于世界。可以说,如果经历过没有那个充斥着负面情绪的年代,造就不出如今的川久保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过安乐的时期使人慵懒、松懈。遍观时尚界,更多的都是肉欲横生、酒池肉林的享乐主义。记得一句川久保玲死忠们的忠贞誓语:“你发誓,当川久保玲退休之后,你就要去做一个飙车党,了此残生。”

呜呼!这也是当代的悲哀吧。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生于1942年10月11日。

40年代到50年代的日本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一系列负面打击连番上演,从广岛原子弹、到二战宣败、然后是美国占领军的统治等等。当时的大环境用三个词语概括起来就是:“民不聊生”、“动荡不安”以及“人人自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继而日本社会全面陷入瘫痪状态。面对此情此景,当时的情形对小小的川久保玲会留下什么?

或许会惊异于大人们整日的愁容满面;或许只想知道为什么满街行人都穿着黑白素装,年幼的她,究竟对当年的一切有着怎样的震撼与记忆,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不难料想,这一切都成为她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她之后对黑色的执著,作品中流露的奋进与不平,这一切我们也都不难理解了。

然则,这位东京名校“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女儿的生活相较多数同龄人而言还是幸福的,最初是女承父业,就读于庆应大学的文学与艺术专业。之后随着毕业 大流到了一家丙烯纤维工厂的广告部作了一名职员,不要错以为她的早年就此荒废了,事实上,在这一工作期间她获得了丰富的面料专业知识,这也是她后来对不同 寻常的面料有特殊偏执的由来。

1 2 3
格格物
标签: [ , ,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