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 Kenyahara

“文化只有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才会被别人接受”

原研哉官方网站:

原デザイン研究所:http://www.ndc.co.jp/hara/
日本デザインセンター http://www.ndc.co.jp/
無印良品:http://www.muji.tw/

原研哉(Kenyahara,1958-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原研哉日常设计

他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眼睛面对“日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时尖锐的目光寻找其设计被需要的所在,并将自己精确地安置在他的意图能够被赋予生命的地方。当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的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的未知领域。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在他所经历之处,崭新的地平线不停地被发现和拓展。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梅田医院VI企业形象设计:

公立刈田綜合病院サイン計画

梅田医院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原研哉标志设计

原研哉VI设计

原研哉设计观点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 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 做的工作。   

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 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MUJI,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 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
     
他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为杯子,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他所推崇的就是RE-DESIGN。“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对我来说,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

“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

原研哉设计作品:酒包装设计

原研哉工作室业务范围包括有海报、包装、推广项目与活动计划等整体设计工作。伊势丹、味之素、竹尾花纸、米其林车胎、华高莱内衣与历家威士忌酒等,都是他的客户。 他认为自己是位传达设计师,他包装设计不只关心促销功能,而重点在如何以适当的信息,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质。

於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的开、闭幕式手册与2005年爱知万国博览会的宣传案中,展现起源自日本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

2000年,担任「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策展人。   

以「只保留机能,不保留形体,探索设计的本质」为诉求,获得极大的好评与回响。不但受邀世界巡展,部分设计亦被收入为日本高中美术教材,成为重要的教育资产。   

2004年,担任「HAPTIC(使触觉愉悦)」策展人。   

旨在让「感官」重新被发现,设计师应先不要急著画草图,而是先想想使用者的「感受」。他表示:「现代科技愈便利後,感官就愈退化。现在的我们可能已经不太会写字,不会计算,不会削苹果,连封信也写不出来……我希望设计能帮助人寻回感官的记忆。」   

2001年至今,担任无印良品设计总监。   

带领MUJI发展出“这样很好”、“MUJI=虚无的容器(Emptiness)”,以及“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回归单纯、自然”的品牌形象。

原研哉著作:设计中的设计

《为什麼设计。原研哉与阿部雅世的对话》《原研哉的设计》《设计中的设计DESIGN OF DESIGN》《RE DESIGN 日常的21世纪》

《设计中的设计》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物品可以盛水就可称为杯子,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他所推崇的就是RE-DESIGN。 “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对我来说,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

原研哉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设计

五感为设计方向——沟通设计

人的五官、五感是很喜欢受刺激的,能够让五感愉快地讯息,必定是愈多愈好。了解人的感觉及感受形式,然后利用设计让受众得到并不了解讯息,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的新方向。梅田医院以轻柔、舒适、温暖的白棉布做为指示系统素材这一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巧用人类的“五感”及感觉经验的记忆,引出指示标志于引导之外的另一种沟通方式。

原研哉在做的,是在修正现存的设计概念,将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原研哉的过人之处,是在于他精准的洞察力,他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这一种能力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所拥有的。

原研哉说:我是一个设计师,可是设计师不代表是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持设计概念来过生活的人、活下去的人。就似是一个园子里收拾整理的园丁一样,我每天都在设计园子里做设计的果实,所以不论是设计一件好的产品、或是整理设计的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抑或以写作去传播设计理论,都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做的工作。

我们在强调团队的使命及共性的时候,团队个体的使命及思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做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这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目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逻辑的:“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总共6000多个项目的MUJI,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

保持原创性并不意味着扼杀异类,不同文化语言固之然应该多作交流;而且愈多的往来,就会了解自身的原创性是在什么地方。但千万不能将异同混合,那不只能落得一塌糊涂。

我真的非常地忙,现在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也没有时间给家庭,可是我认为设计师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同时有多个项目在手,就要像耍杂技一样,左右手不停地转不停地接。可是设计师就是要了解社会,跟社会保持一定密度的接触。而且对于我们说,没有说工作就是“开”,休息是“关”,工作之中包含有休闲、休闲之中又不忘工作。而且,当做出一个好作品,也就是生活中的最好时刻。

原研哉设计作品欣赏

对话原研哉:

“我不是一个设计师”

经济观察报:很奇怪,你从未设计过一件商品,但却在中国产品设计界被称作大师,你怎么看待自己这个“非典型设计师”的身份呢?

原研哉:很多人称我是设计师,我个人觉得“设计师”这个词是从消费主义的角度来说的,我的工作并不是去做一件商品,因此,我不是一个设计师。对我来说,设计并不是你要卖东西,就把这东西弄的漂亮点的概念,不是这样的。我们活在环境当中,然后从环境之中所获得的智慧。这些智慧传到今天,变成人类的一种共同的价值。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全球人对这种价值产生认同。我现在做的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传达的工作,也就是让设计慢慢的渗透到人的感官当中去,让人有所感觉,而不仅仅是被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

经济观察报:你提出的“RE-DESIGN”概念是对你所说的共同价值的诠释吗?

原研哉:是诠释之一吧。 “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对我来说,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为此我请了32名日本设计者对日常用品进行了RE-DESIGN的提案,有卫生纸、火柴、茶包。比如建筑师坂茂,他最擅长的是用纸做为建筑材料。这次日用品展上,他的作品是卷筒卫生纸。这种卫生纸中间的芯是四角形的,所以卫生纸卷上去的方式也是四角形的。这个设计的内涵就在于,当你拉扯四角形的纸卷的时候,阻力会让你的动作变得不便。这样一来,无形中就起到了节约资源的作用。另外,四角形的设计在排列的时候彼此之间没有空隙,节省了空间。还有面出熏设计的用自然界的树枝做成的火柴。

经济观察报:几乎所有的设计都选择了简约、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

原研哉:是的。我相信要达到那种我希望的“认同”,简约的设计是必要的。“文化自信心的建立需要过程”经济观察报:在你指导之下的MUJI奉行的也是这样一种极简风格。原研哉:我想澄清一下。MUJI虽然在产品外观上简单、朴实,但是我们并不是要倡导极简的设计风格,而是要表达一种“空”的理念。以日本的传统房间模式——和室来举个例子,和室的面积不大,坐三、四个人进去就会差不多有点挤了,房间没有任何装饰,只有那种带挂轴的画,还有插花。我们在这个空间招待客人、喝茶。这种装饰非常少的空间可以让你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变得敏感。如果在茶杯里面放进去两片樱花,你就会产生正坐在樱花树下喝茶的感觉。那个让你产生想象力的地方就是空的空间。它跟简约是不同的。

经济观察报:有“禅”的意味。

原研哉:不错,对禅宗的信仰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这点你可以在很多日本设计中见到。它表现为一种俭朴、单纯、干净的外观。

经济观察报:日本的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保护很好。

原研哉:日本的文明发展本身就是建立在大量借鉴外国文明基础上的。日本有个记者叫高孟野,他写了一本书叫《世界地图的阅读方法》,其中谈到日本的位置时,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将世界地图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把欧亚大陆看成是“老虎机台”,那么位于最下面的日本就像一个接珠子的“盘子”。各种文化在日本交融在一起,变成日本独有的。因为这样,日本人不会完全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推断别的文化,而更重视对其本身的了解。

经济观察报:这和文化自信心也有关系吧。

原研哉:文化自信心的建立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日本也是如此。江户时代的日本因为锁国政策早就出了一种纯日本的江户文化,但是明治维新让日本经受了一次“西方”的洗礼,我无法想象当时日本文化在西方发达文化的冲击下经历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化又大举入侵日本,两种文化冲撞产生了很大的混乱,这种混乱一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只是程度没有那么深了。我年轻的时候去了欧洲,一开始觉得什么都新鲜,令人兴奋的。但慢慢地我发现,日本自己的东西有些更棒。只有看过了,才会冷静地回头比较不同文化的优缺点,之后产生文化自信心。现在的中国和80年代的日本很像,需要一个过程来建立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何况中国的文化真的有很多特别棒的地方。经济观察报:在你了解了自己文化中的精髓后,便着手将其推向世界,比如你的WORLDMUJI计划。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像MUJI这样典型的日本设计可以在世界其他的地方被接受呢?

原研哉:我个人认为,文化只有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才会被别人接受。比如中国的北京烤鸭,有很多外国人喜欢吃,他们喜欢的就是地道的北京做法,中华料理不同于西餐的地方才是吸引他们的原因,如果为了让欧洲人喜欢把它用西餐的做法来处理,那么结果就是外国人又回去吃西餐了。设计也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下意大利的设计变成了北欧的风格那将会多么可怕?保持原创性不代表扼杀异类,不同文化固然应该多做交流,往来的愈多,就愈了解自身的原创性是什么,但千万不能将异同混合,那只会落得一塌糊涂。

经济观察报:你在书中告诫日本企业,“中国是有5000年文化的国家,不要随便去碰,如果没有搞清楚,会迷失自己。”但另一方面,你对中国又持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巨大购物中心”。

原研哉:中国有极其巨大的潜力,并且仍在成长,中国可能将获得一个比欧洲和日本都更光明的未来。大量富有智慧的中国青年涌向世界各地学习,然后带着先进知识返回中国,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又被中国蕴藏的无限可能而吸引,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时尚的角度来看,中国充满的活力和势头,都超越了西方和日本。中国需要做到,不是只把着眼点放在经济层面,还应当更好地管理其蕴藏于历史上的富有创意的传统和文化,把它们作为未来的资源。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一旦经济的繁荣已经达到时,如何建立提升文化的独创性,这是中国和日本都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原研哉商场的视觉识别设计

松屋银座百货店

外部包围,使人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这些既是广告宣传,又是外围布景。

特别之处是用布和针线缝合制作。用线在布上勾绘出画,一块快合起来,围在百货店外围。

在百货店装修,修葺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外围被围了一圈,很多就是一块块纱网,或者一整片铁皮。印象深刻的是杭州连卡佛开业前的装修,外围围的是一块块的铁皮,上面是时尚精美的广告宣传画。在杭州,已属难得。

但是这个松屋银座的百货店,它装修时候,围的是布做的哦。想想看,布的针线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抽象的画,大大的logo和店名。纺织品从来都是女人的时尚啊,这是一家女性为主的百货店哦。注意到没有,每块布画之间的链接是——拉链!多亲切,多体贴。整个一个大的纺织产品啊。

原研哉与无印良品

四组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超宽场景,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无印良品”文字LOGO,再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要用广角镜拍一组风景照并不难,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摄影师可以做到这点。但是能想到用这么一组场景来体现“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所蕴涵的精神,这可能只有像原研哉这样的设计师师才做得到了。只有当一个设计师的心里能够容得下一个世界的时候,他的作品才能显示出这种大气。

MUJI形象广告:2003年度东京ADC赏的全场大奖

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省略包装、流通等过程,能省则省。物美价廉。包装上省,漂白,呈浅棕。
问题是:易被模仿。
(无印良品目前还没有进驻中国,个人怀疑除了产品理念中的消费者定位与中国国情还不契合之外,模仿这点也是他们担心的问题吧?)
原研哉2002年起担任无印良品品牌设计总监。把最有限的资源,最好的运用,在不同地区的呈现来表现,契合无印良品理念进行再设计。
无印良品代表的是:理性的低价格、省资源、洗练、合理性、自然。
无印良品的概念:emptiness。空。
空的容器。它的包装是除了产品和logo,什么都没有。
海报更是一个空的容器。曾经在世界各地巡展,顾客完全由自己把握对海报的理解,各种想法。海报是很大的空容器,用来收集意见,然后集中发展一点。

为了给无印良品做出最理想的海报,原研哉从东京出发,辗转来到南美洲人迹罕至的鸟狄尼市。他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地平线。一个巨大的干涸的盐湖和远处天际相交,目力所及,出了地平线外就是一片虚空。他们选择在一个满月的黄昏时分拍照,太阳和月亮交相辉映,让人感觉恍如在另一个星球。原研哉说,选择这样一个奇异的地方,是让人们能体验到最普遍却又最容易让人疏离的自然现象。在这张海报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地平线为形式的巨大的容器,地平线上空无一物,但又蕴含一切,人与宇宙的关系趋于极致的统一。那么,当你行走在喧闹的东京的街头,看到这一副巨大的海报,会不会惊讶为什么有如此虚无、却又包容一切的设计存在呢?它也许没有沉稳的结构,但却有层层的生活传统和人与自然的对话放在那里,所以虽然虚无却更加有力。

MUJI形象广告

这是无印良品2003年的海报。拍摄于巴利维亚的盐湖和蒙古。一个人站着,通体白。一贯的简单风格。没有什么限制,由顾客去理解,他们的理解集中发展后就是无印良品的理念再现。

在他的眼里,留白并不是作为功能的一部分而存在,白色本身就是一种美感。这恐怕根源于原研哉受传统日本文化的洗礼,和想包容一切西方意识不同,日本的传统空间意识是空白的部分叫空间,在那里有闲逸和紧张的空感和气氛,从他对作品整体的空间和造形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空间的取舍、空间意识等使我们看到日本传统空间的一端。这在他最为人称道的为日本梅田医院设计的指示牌中体现得最淋漓尽致。他设计的所有指示牌都用白色棉布为材质,上面用红色表明楼层、诊室的名称。他解释说,白色给病人以优雅、洁净的感觉。它在提供病人需要的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传达了这所医院对卫生的苛求-即时纯净的白色棉布也能一尘不染。这就在医院,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充满紧张感的空间世界里实现了一种感觉消费的不断升华。

原研哉书籍装帧设计

原研哉封面设计

原研哉语录:

“日本的设计就永远是日本的设计。就以MUJI(无印良品)为例,永远都不会由一个日本品牌变成世界品牌。我们现在总共有6000多个项目,都是由当地拥有共通语言的设计师,以当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完成的设计。作为一个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我们并不热衷成为全球化的一份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我们必须努力避免的。”保持原创性不代表扼杀异类,不同文化语言固然应该多做交流;而往来的愈多,就愈了解自身的原创性是什么?但千万不能将异同混合,那只会落得一塌糊涂。

“现在的日本,经过了二战、经济起飞,当时的物质生活刹那间变得丰富,金钱成为人们唯一的追求;但当经济泡沫破裂后,人们发现只有钱、物质是无法有高品质的生活的,也明白了像从前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一去不回了。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在生活中,怎样去寻找幸福呢?就要从生活的点滴开始。我认为现在的日本是个很理想的生活场所,因为经济太热的话,人们只会一窝蜂地盲目做事,无暇去思考什么是生活的本质,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日本设计于国际上之所以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长处非常清楚。当每一个人都盯紧中国市场这么一块肥肉的时候,日本设计师并不急着去分一杯羹。“中国虽然有十三亿人口,但日本有的是一亿三千万收入良好的消费群。”原研哉不只一次地说到,只要做好份内的事情,能够根植于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自然不会低。原研哉继续说,“在日本进行民治维新的时候,国人对国外的资讯、物质的渴求十分厉害,好象想把国外的一切都引入似的。来自本土文化以外的事物纵然将跟生活产生冲突,但从这种混乱之中人们能够认识、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有了比较,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这也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而世界化的设计,在原研哉心中,是不存在的。

“从开始做设计到现在,就一直在思考设计的意义。我发现这个问题愈想就愈有意思,而设计师的工作亦应该包含这些思考。”

我们一直认为,生活跟时间就好像是一系列整数——1,2,3,4——顺序地进行,顺序地过去,但我却认为生活可是点数——2.1、2.2、2.3……当中有着无尽可能。设计要进行创新,不一定是向下一个顺序发展,而是在已有的东西中找到我们从前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那些点数——找出隐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资源及讯息,然后做出修改、改良。

优良的设计是有企图地、计划性地编辑资讯,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各种资讯有系统地构筑起来,再以美观、合理的外形将筑构好的资讯表现出来。

[请务必保留:后时代 http://www.houshidai.com/]

1 2
格格物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