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从传统的传播方式到SNS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表明,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每一个新应用产生,无不由技术创新推动。

          从电子邮箱技术、Web/WAP内容发布技术、网络游戏开发技术、即时通信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到近几年兴起视频流媒体技术、CDN、P2P及SNS、微博,技术整合现实社会的有效资源,构成互联网的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世界的演化发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民社会。到今天,中国已经有4.28亿网络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这其中,以社会化网络系统(SNS)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开始推动互联网应用产生革命性变化,其主要特征,就是使互联网从文本为核心的架构转型到以人为核心的架构,表现在网络媒体应用层面,无论在网站信息结构组织,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网站的文本信息架构的主要特征包括:以内容资源为主体;树状结构;在信息传播上以一对多的随机传播为主;而在交互功能上,以人机交互为主,人人交互为辅。SNS网站的人本信息架构的主要特征正好相反:以用户为主体,用户和用户之间构成网状结构,在信息传播上以一对一定向传播为主,而在交互功能上,以人人交互为主,人机交互为辅。不难看出,人本世界下的互联网,较之文本世界的互联网,更接近现实社会的组织形态。

  随着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型网站,以及各大门户网站推广的博客+微博应用的普及,网民在网站获取信息的行为将不断被改造,并最终形成以我为中心、以好友推荐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情况下,媒体要不断适应用户行为的变化,适应传播模式的改变,早在2010年初,就有上百家媒体进驻开心网,媒体网络化方式的嬗变已初现端倪,而随着新浪微博的新媒体特质不断增强,更多的传统媒体,已经把微博作为市场推广和读者关系维护窗口。

  放眼未来,可以想见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可在在互联网上有一个镜像,一个与现实社会基本对应的网络身份和地位,因为互联网的人本世界架构,是以用户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的。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在现实社会中竞争力和影响力越强的,在网络社会中也应该越强。进一步分析,当互联网,包括手机和未来的电视终端形成的广义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分散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网,有丰富多样化的、可供媒体选择的传播通道和平台,那么媒体的价值,就在于内容创造。制播分离可能成为全社会信息生产行业的机制。

格格物
标签: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1 条评论了 “互联网从传统的传播方式到SNS”

  • 10 一月, 2011 23:22

    Appreciate it for this terrific post, I am glad I discovered this internet site on yahoo.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