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

微博引发的豆瓣装B惨案:

一年前的一晚,值夜班的北京电影记者田野闲得无聊,做了一个试验:他瞎编了一个电影名字——《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用同事的英文名炮制了一份演职员表,“盗用”前苏联电影导演帕拉杰诺夫《石榴的颜色》的插画设计了一份海报,随手胡诌一段剧情,添 加到豆瓣网电影片库里去了。一年后的一天,田野无意间打开了相关链接,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一年里,有近2500人想看它,有207人表示已经看过了,还有不少人写下了影评

记者在剧情简介中看到,这个随手拈来的简介,充满了想象力:卡夫卡想去城里找小姐,不想却被加缪拦住去路。两人相约同行,但要先去找杜尚借点散碎银两,但杜尚在两周前被球形闪电击中,变成了量子状态。于是,卡夫卡、加缪和杜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云谲波诡的故事……

紧接着,更云谲波诡的事发生了,网友们纷纷在“影评”中分析起了该片的剪辑技巧、哲学含义、导演风格和演员技巧。

在网友们的影片回顾中,有不少更富有想象力的情节:“细节1:1分05秒处,仔细看能看到窗户上还有一行小字,有可能写的是‘to Orson’。”“细节2:上一秒钟身后有个花瓶,下一秒钟一回头花瓶不见了,再转身竟然变成了一具尸体。”

而对于导演和编剧,网友们也有话要说:“像俄国的索科洛夫一样,导演Swalt·Snow同样喜欢采用无法辨别的背景音充斥观者的听觉,观众从这些声音里,能够得到暗示,在画面之外发生着某些社会活动,意味深长。”“这部电影严格算仍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影片。我的感觉就是(盖·瑞奇+大卫·芬奇+昆丁·塔伦蒂诺)除以5。”

影评中所涉及到的人物,都是文艺界、哲学界等“各界巨匠”:特吕弗、塔可夫斯基、史宾诺莎、萨特等。“在这里写影评的都是牛人。”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有机会一定要看一下这部“高深莫测”的片子。

写影评的网友说“纯粹恶搞

“不知道是假的,就是觉得好玩。”豆瓣向来被看做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记者跟一些写过影评的网友飞信聊天,不少网友说是“纯粹恶搞”。尽管豆瓣已将此条目删除,但网友还是对此津津乐道。

比如第一个写影评的,纯粹是因为“这部片子里包含了加缪、卡夫卡、杜尚等那么多符合文艺小清新们的元素,却居然没人看过,那我就来胡诌个影评吧”。而第二个写的,则“就是看着前面的影评都写得玄乎其玄,所以咱就想来个更玄的,干脆谁也看不懂。”当然也有信以为真的,有网友就在遍寻DVD碟不着后,发帖询问究竟在哪里有卖。。。

片名: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 Kafka,or eve Beetle(2009)   
导演: Swalt·Snow/Joseph·K/19 teeth   
编剧: Swalt·Snow/19 teeth   
主演:Joseph·K/French film/19 teeth /Swalt·Snow   
类型:科幻/荒诞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09-01-16   
又名:变形的卡夫卡/加缪打不过卡夫卡   
剧情:卡夫卡要去城里寻欢作乐,不想却被加缪拦住去路。两人相约同行,但要先去找杜尚借点碎银两。但杜尚在两周前被球形闪电击中,变成了量子状态。于是,卡夫卡、   
加缪和杜尚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波诡云谲的故事……

8.9的评分 (满分10分),有2457人想看,还有207人看过,更有人写下了“影评”,这就是豆瓣网上一部名为 《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的相关信息。可实际上,这部电影是豆瓣网友雪盲在夜班无聊时虚构的(北京电影记者田野所做的实验),并不存在。这一个小小的陷阱,让一大群爱“装文艺”的人们现了原形。   

目前,该电影资料已被删除。从网络快照截图中可以看到,《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不仅上映日期、导演、情节以及演员一应俱全,英文名和又名都起得煞有介事(为同事的英文名),甚至还有张电影海报作为佐证(前苏联导演电影《石榴的颜色》海报),看起来就是部如假包换的文艺片。不仅有207人表示看过这部虚构的电影,还有人“购买”了正版DVD。有网友在影评中称该片为“此生必看的200部影片之一”、“是部难得的好电影,励志青年推荐必看电影之一”,有网友还以影片的“具体场景”分析了该片的剪辑技巧,评点得不亦乐乎。   

网友描述的剪辑技巧:影片介绍城堡场景那段明显是向《公民凯恩》(一部评价很高的美国电影)致敬。通过几幅静态图片的切换把镜头从远处拉进了城堡,同时,保持了右上角那个忽明忽暗的窗户的连续性。   

细节1:1分05秒处,仔细看能看到窗户上还有一行小字,有可能写的是“to Orson”   

细节2:上一秒钟身后有个花瓶,下一秒钟一回头花瓶不见了,再转身竟然变成了一具尸体。

《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影评摘录:——豆瓣一群装逼犯

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影评1:

Swalt·Snow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不算熟悉的名字,但纵观这个小众电影导演的作品,特别是卡夫卡系列,对于后现代风格的掌握是非常纯熟的,表现意识流的镜头也极具个人风格。算是法国导演中我比较喜欢的一位。

我想说观影前我从没有对此片抱有太高的期待,是的,有我崇拜的Joseph K,但是,故事会吸引到我吗?怎么定位?关于量子力学的家庭电影?爱情轻喜剧?抑或纯粹带有笑料的励志片? 于是当整部电影完整地呈现出来时,我出乎意料地发现,我竟如此享受影片。即便是在这孤独的情人节深夜,我在深夜中看完此片,拉开窗帘,吐出最后一口烟圈,心底竟然涌上出一阵湿润的感觉。很多事情已经渐渐偏离了我们所能掌控的轨迹,朝着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向,越走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不敢说《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是一部足以问鼎奥斯卡的电影,但它的确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让我在这个下着雨的情人节晚上对着电脑哭得一塌糊涂。

对某些电影导演而言,缺乏历史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疾病。在一个弹丸之地呆得久了,除了可以以“城市文明”来聊以慰藉外,对于过去,对于现在,对于将来,他们缺乏一种必要的敏感和认知,甚至于一无所知。 电影作为一件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当然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摄制者在认知上的短长。

讨论一部电影,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进行,这部电影可以进行的方向尤其多。关于其它的方面我不太愿意再多讨论,太多的人做了太多的没有答案的争论。所以我只是要说一些我想说的话而已。人类不是完美的,甚至很多人认为残缺才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最重要的特点。人类是一个非常美妙非常复杂的奇特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但是到底什么是人类?准确的具体的哲学上文学上生物学上的定义?而,作为人类,为什么又一定要拥有那些特点才能被称之为人类?

Swalt·Snow拯救了电影。他再一次向观众证明了他从现代电影中显示出的惊人的导演天赋。我深信,他几乎能牢牢掌控任何电影类型并且能让自身的作品焕发出美丽,真实,发自肺腑的惊人张力。每一个电影艺术家之所以流芳百世,往往在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以及从电影中流露出的惊人的艺术辨识度。 Swalt·Snow则通过自己独具一格的视觉设计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逼真揣摩,慢慢朝着艺术大师的高度稳步驶去。

影评2:

我和张小北同学一样,在评价一部国产电影的时候,标准是和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不同的。这是一个暂时没有任何办法的现实:如果将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的话,绝大多数的国产电影根本就没法看。 所以我对国产电影的标准明显是更宽松的。对于那些能表现出某种技巧上的、技术上的甚至只是态度上的进步的国产电影,我一般都会给予鼓励。到了这部电影,我不知道该以哪个标准评价了。这本来应该只是一部内地投资、由一个初出茅庐的香港导演指导的小成本影片,Swalt Snow的参与却使其在内地电影的壳里面装了一个好莱坞的核。

可能是因为宁浩疯狂系列电影的成功,中国电影人开始更多的尝试模仿好莱坞、欧洲,特别是英国的黑色幽默,然而绝大多数影片的结局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直到这部《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出现。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电影的出路是商业化+类型化,可惜的是,中国电影能将这二者成功结合的影片确是少之又少,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成功突破100亿,然而这100亿里面充斥着依靠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本着赚一票就走的心态骗到观众钞票的烂片,几部不错的影片也像《让子弹飞》那样完全是导演个人风格和才华的体现,无法类型化。《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本来能成为中国黑色幽默电影在疯狂系列之后更上一个台阶的作品,可惜却由于商业上的失败未能成功公映。

虽然里面有涉及了量子(好吧,肯定会有物理控说里面对于杜尚与卡夫卡打斗违反了物理定律,但是这只是部电影,看个开心就好了,不要太较真)。这部电影严格算仍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影片。我的感觉就是(盖.瑞奇+大卫.芬奇+昆丁.塔伦蒂诺)除以5。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艾小柯对于《无耻混蛋》的评价:“谁能想到,电影还可以这样拍,故事还可以这么讲。荒诞里面透着真实,正经下面全是爆笑,节奏紧凑,高潮迭起,没有一秒钟不让人心情沸腾,没有一秒钟不把人的情绪掌握于股掌左搓右揉的。”

缺陷也很明显,所采取的这种多线叙事和非线性叙事手法显然对于导演来说有些难于驾驭,故事的最后稍显凌乱,这也是Swalt Snow与那三位大师的差距吧。

格格物
标签: [ ,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