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沉默

作者:伊唯塔杰鲁巴维
 
语言学家以及其他研究人类沟通体系的学者一再指出:沉默,其实是「〔我们〕沟通体系的一环,重要的程度,与语言不分轩轾」。
 
保持沉默,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它「既非哑口无言,也不是单纯听不到声音而已」,而是「填补了谈话间的停顿、裂痕与缺口」。的确,诚如保罗.赛门(Paul Simon)在他红极一时的歌曲中暗示的,沉默其实「发出了明确无误的声音」。人们有时会以「厚重」、「震耳欲聋」、「深沉」或「响亮」等来形容沉默,这些形容词,似乎暗示着,沉默往往比言语更掷地有声。一名大屠杀倖存者拗不过女儿多年来的恳求,要她诉说有关死于纳粹之手的亲戚,她最后寄给女儿四页几乎空白的纸张。
 
更确切地说,沉默,往往盘绕着没有说出口的话。「她究竟藏了哪些话没说?」另一位大屠杀倖存者的女儿,心底对母亲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而在电影《等待弥赛亚》(Waiting for the Messiah)中,当父亲被儿子问起,他们该拿家中财务问题怎麽办时,做父亲的回答:「别跟你妈说,也只能这样了。」
 
雷奥尼.安德列叶夫(Leonid Andreyev)的短篇小说〈沉默〉(Silence),特别对照「寂静」(纯粹少了噪音)跟「沉默」(那些默不作声的人……若是愿意,也可以选择开口)之间的不同。也就是说,沉默,并不等于没有行动,因为我们实际上积极迴避着我们保持沉默的事。
 
举例来说,美国当今的自由派言论,小心翼翼地迴避明显的种族标籤,其实就是刻意压抑种族意识所导致的产物。讽刺的是,如此的刻意迴避,反而可能导致反效果。同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在电影《乡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接近片尾时,冷不防发现妻子与自己的挚友变得何其亲密,奚落地说:「比两个人深深注视对方更显而易见的,莫过于彼此迴避目光。」
 
和沉默一样,否认,也是一种积极的迴避。相对于单纯「没留意到」某件事,否认是刻意克制自己去「留意到」。有些事情其实很重要,但人们却会用「否认」来拒绝承认这件事情的存在。这提醒了我们,沉默的串谋并非围绕着我们不小心忽略的、大体上难以察觉的事情,相反的,这类串谋是以我们刻意迴避、显而易见的事情为中心。
 
这解释了为什麽,越来越多人用「大象」来比喻此类串谋所意图隐瞒的主题,好比以下这则语带嘲讽的短文,一针见血地揭穿二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集体否认: 
 
你不会从媒体报导中得知,然而在副总统角逐者迪克.钱尼(Dick Cheney)和乔.李柏曼(Joe Lieberman)最近这场昏沉沉、软绵绵的辩论中,会场这间舒适的房间裡存在着一头吸光所有氧气的大象……这头大象不是别人,正是钱尼那原本直率且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倾向、近来却躲得无影无踪的女儿玛莉。鬼魅般的大象坐在两位候选人之间,发狂地蜷起又舒展她的大长鼻,等待当晚最重大的问题浮现。「参议员,请谈谈性取向。」大象发出吼叫;可是两位候选人、一板一眼的辩论会主持人──CNN的伯纳.萧(Bernard Shaw),以及全国媒体,全当她不存在。
 
同样发人深省的,还有这本旨在协助酗酒者子女、标题贴切的手册──《客厅裡的大象》(An Elephant in the Living Room);书中以大象形容遭到家人集体否认,却在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酗酒问题: 
 
想像一间寻常的客厅──椅子、沙发、茶几、电视,以及居中坐着的一头巨大灰象……再想像住在这间屋子裡的人──一个孩子、母亲和(或)父亲,也许还有几个兄弟姊妹。家中所有成员每天都得数度穿越客厅,孩子看着他们非常……小心谨慎地……绕过……这头……大象,避开牠那摇晃的长鼻和巨大的四肢。由于从没有人开口谈论这头大象,孩子知道她也不应该提起。于是她不说,没对任何人说起。
 
正由于大象体型壮硕,让人想要不看见也难,才会有类似这样的笑话:「如何发现冰箱裡有一头大象?因为奶油上印着脚印啊!」或者电影《马戏风云》(Billy Rose’s Jumbo)裡的一幕:吉米.杜朗顿(Jimmy Durante)试图把大象藏起来却被抓个正着,有人问起他这件事,他却回答:「什麽大象?」诚然,正是基于大象庞然的身躯,才使得把牠们藏在冰箱或背后可悲的努力,显得如此荒诞无稽。
 
如同故事裡国王裸露的身体,任何人只要愿意睁开双眼,肯定都可以看见「屋裡的大象」。也就是说,假使有人没注意到它,一定是在故意迴避;因为,若非刻意迴避,是不可能没看到它的。忽视大象,就等于忽视显而易见的事实。
 
(本文摘自《沉默串谋者》,中文本由早安财经文化出版)

格格物
标签: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12 条评论了 “震耳欲聋的沉默”

  • 6 四月, 2011 20:50

    I am sorry, that has interfered

  • 6 四月, 2011 21:27

    Most native speakers of the language live in France, the rest live essentially

  • 6 四月, 2011 22:27

    I think you made various good points in features also

  • 6 四月, 2011 22:30

    When i visit a blog, chances are that I see that the construction is poor and the writting bad.On the other hand

  • 6 四月, 2011 22:31

    Hey, this was the article I was looking for.

  • 6 四月, 2011 22:50

    The interface is colorful, has more flair, and some cool features like ‘Mixview’

  • 6 四月, 2011 23:00

    I want to 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ideas and putting the time into the stuff you publish! Great work!

  • 6 四月, 2011 23:05

    When i visit a blog, chances are that I notice that most blogs are amateurish. On the contrary,I could honestly say that you writting is decent and your website solid.

  • 6 四月, 2011 23:17

    Thanks for that awesome posting. It saved MUCH time

  • 6 四月, 2011 23:20

    The spam here is out of control.

  • 6 四月, 2011 23:21

    I’m glad I found it though, ill be checking back soon to see what other articles you have

  • 6 四月, 2011 23:28

    I could honestly say that you writting is decent and your website solid.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