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那些集体回忆

《钢的琴》背后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高耸但随时可能被炸掉的烟囱、被遗弃的工厂和萧条的生活区是那些曾经生活在其中的人难以抹去的集体回忆。

《钢的琴》是一部中国小成本剧情片。是张猛继《耳朵大有福》之后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由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影片监制是韩国导演郭在容,韩国演员张申英也参与演出。故事聚焦于下岗工人,虽然现实中他们很无奈,但影片故事却走独特的黑色幽默路线,是部描写小人物为尊严与梦想疯狂完成大事件的电影。

作为一部讲述小人物生活的电影,《钢的琴》更像一部法国电影,一群东北糙爷们激荡出独特的浪漫情怀,即使生活已经穷途末路,梦想却仍让其熠熠生辉。

一个落败的工业城市,一个倒闭的钢厂,一群生活困窘的下岗工人,一个为了能留住女儿而想尽办法的父亲,这样一群不起眼的人,凑在一起,能“整”出怎样的故事?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讲述父女情的电影,一个父亲,既不能带孩子去半夜没人弹的钢琴室练习,也不能偷出钢琴,更不能用木板画一个钢琴期望它出声;影片后半段里,一群兄弟,为了帮他完成女儿的音乐梦想,准备用唯一不缺的钢材铸造出一台“钢的琴”。这个匪夷所思的梦想,却被这样一群人执着的坚守。

中国人一向活得太现实,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思前想后掂量付出和回报,很少能体验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而《钢的琴》中,这群可爱的东北汉子,能够纯粹为了梦想去做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也不导向任何功利的事,就显得特别浪漫了,况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到了消逝的尊严。他们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白和戏谑,身上的缺陷比比皆是,也呈现出一种恣意妄为的潇洒。影片中的几位造琴者,有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情怀,也许当梦想照进现实时,一切的努力都无功而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如此真实的情感迸发出最夺目的光亮。

这部电影有很浓重的东北味道,不仅导演是东北人,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也是东北人。破败的工厂、闲置的烟囱、生锈的机床、激昂的苏联老调……影片中处处表现出主创对那个钢铁时代最终寂灭的怅然情怀。当然还有电影里那些生动的人物,他们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无疑是那个工业时代里,群体化印象中最真实的写照。这是一段悲壮的时光,所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都不能幸免,感同身受。所以我们会在笑得最开心的时候,突然地黯然神伤。

关于片名——钢的琴

张猛透露了创作初始的想法:“关于钢琴的一个故事么,我最开始想就叫‘钢琴’,后来我想中间加个‘的’,因为有种分离的感觉,一个钢,一个琴。后来,我们就真在剧本里做了这样一架钢的琴,是用钢来做的一架琴,所以《钢的琴》这个片名就很符合制作钢琴的那样一种感觉了,就很贴切。” 本片在国内上映前遭到片方要求“改名”的问题,因为片方认为给片子起个更加商业化的名字有助于提高票房,不过最终在导演的坚持下没有更改。

影片背景:

《钢的琴》让我想起了一些优秀的东欧电影,如捷克的《柯利亚》、前南斯拉夫的《爸爸出差时》、《我与铁托》等,都是用一个温情的故事来折射社会巨变之下心理动荡,而且片中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更是突出了这种语境。可贵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关怀旧的惆怅和现实的无奈这些情绪处理时,避免了廉价的煽情,而是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来化解掉影片本应有的沉重和感伤,这一方面有利于观众始终以较为兴奋的状态接收信息,另方面也不至于让黑暗和消极内容影响到影片过审,面对目前的观众趣味和审查体制,《钢的琴》体现出一种通俗而不媚俗的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都表现出人物所应有的极精准的生活状态。

《钢的琴》海报

秦海璐与钢的琴

大连人秦海璐是《钢的琴》的女主角,她演陈桂林的情人淑贤,也是下岗工人。

秦海璐从小跟母亲下乡到营口,在那里的国营氧气厂长大。家就在工厂宿舍区,每天母亲把姐姐和她放在大篷车,拉到厂办托儿所。工厂车间24小时都要有人值班,每到母亲值夜班的时候,出了托儿所,工厂里的叔叔阿姨会轮流抱着她睡觉,如果没人抱,秦海璐的哭声会震惊整个厂区宿舍。稍微长大点,秦海璐经常在母亲的车间办公室里玩。她记得一进厂门那条笔直的大道,有五六个车道那么宽。家附近是一个氧气瓶堆成的小山包,她和小伙伴们喜欢在空氧气瓶上踩来踩去。

母亲1980年代末就办了停薪留职,下海当起“倒爷”。先在营口摆摊卖海产品,每天下来手上都是鱼虾扎的刺,秦海璐和姐姐经常帮着母亲摘刺。后来,母亲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开到了大连。国企改制后,秦海璐的母亲偶尔回营口,看到过去同车间的师傅有的在街头修自行车,有的在菜市场配钥匙。“风餐露宿,看着挺让人难受的。你不知道,他们当年可都是手艺特棒的人,都是钳工、铆工里的尖子。”母亲回家后对秦海璐说。

“在东北许多地方的街头巷尾,看到摆个摊做点小生意的,你一定不会知道他可能身怀绝技。”秦海璐说,“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让一批人的生存技能不再有用武之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又被扼杀了,但这又是社会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挺惨重的。”

进摄制组时,走进鞍山那座废弃近十年的厂房,秦海璐看到厚厚的灰,踩上去松松软软的,每个车间里都长出了树,“老高老高的”,有的树竟然还开了花。秦海璐感觉自己一下子像是穿越时光隧道。秦海璐目睹了那架“钢的琴”的锻造过程,造了十几天。鞍钢的工人师傅严丝合缝地按照工业流程一步步来,但剧组拍摄有时候需要颠倒顺序,就得给他们反复做工作,问能不能先做这道工,再回去做另一道工。

“陈桂林给孩子做钢琴这件事太愚昧了,但所有人都融入这件事时,它就变成了单纯。”在讨论剧本时,秦海璐坚持认为“钢的琴”是做不成的,但在电影里,又一定要把它做出来。这些年,父母执著地做着许多秦海璐并不需要的事情,比如给她买衣服,而那些衣服她完全不需要,而且也从来不会穿。《钢的琴》让秦海璐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对老国企命运的感慨,和对《钢的琴》的喜爱,让秦海璐做了两件事:一是没拿演员片酬,二是影片后期制作时没钱了,秦海璐自己掏钱垫上了。

钢的琴原声音乐:

01 玛奇朵飘浮 — 王雁盟
02 心恋 — 徐小凤
03 张三的歌 — 李寿全
04 跟往事干杯 — 姜育恒
05 Orlyata — Lube
06 Skoro dembel’ — Lube
07 adieu — 17 Hippies
08 Mad Bad Cat — 17 Hippies
09 Wann War Das — 17 Hippies
10 Jacques Balzac — 17 Hippies
11 Javano Jovanke — 17 Hippies
12 Isa Auf Der Brücke — 17 Hippies
13 Der Zug Um 7.40 Uhr — 17 Hippies
14 Pour Else — Richard Clayderman
15 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组曲 — 群星
16 Ground Stage BGM — 近藤浩治
17 Календарь — Lube
18 怀念战友 — 李世荣
19 三套车 — 胡松华
20 山楂树 — 苏小明
21 幸福拍手歌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
22 步步高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23 西班牙斗牛士 — 欧翠峰
24 讨厌的啄木鸟 — 小元最后弹的曲子

《钢的琴》影评>>>

《钢的琴》剧照

格格物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