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时候的阳光总是晃得刺眼。

一个时代人的回忆。

阳光灿烂的日子(In the Heat of the Sun),1995年姜文导演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是著名演员姜文的导演处女作。作品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使用了当时在中国较为新鲜的一些超现实手法,反映了那个年代青少年的暴力和朦胧的爱情。电影对原著中的某些残酷情节进行了修改,并增强了人物之间情感的描写,试图更为逼真的描画出青春和暴力的幼稚与无知,这种幼稚和无知恰好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更具有深意的是,影片通过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幼稚和无知反映出当时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处于一种无知和暴力的状态,用对青少年故事的描画,展示了一个时代和一个国家的混乱与成长。

文革中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马小军是一个军属,小伙伴们叫他马猴.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没人管教的他在大院里结交了一帮“哥们儿”.他们逃课、打架、抽烟,“混街”成了他们这伙人的生活主题。这当中有刘忆苦,有羊搞,还有后来出现的女孩余北蓓,当外面的世界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这群军人子弟却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许多人来说,“文革”是一段黑暗的日子,在那个时代里,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然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时代刻画和叙事观点上却独具一格,它没有表现出惯有的沉痛,而是以与政治上的疯狂相对而言较为平静的军属大院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被危险激情燃烧的少年的生存状态——当整个国家的人民在投入革命的时候,他们却被其他烈火困扰着。他们就这样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

《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不在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 未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
本片对于人性的描写是真实的,在那个“冤”与“恨”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年代,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却被未成形的情和欲霸占了所有空间.狡猾的心魔渐渐摸道上路,男性世界的粗豪和威武在绷紧的肌肉状态下开花结果……所有的一切在回忆中都是“里程碑”,纪念着昨日的无悔。

阳光灿烂的日子高清在线视频

《阳光灿烂的日子》——青春乌托邦

虽说这是一部有关文革的作品,但任谁也看得出,这是一部谈青春、谈成长的作品。一群10来岁的毛孩子在文革年月的北京城里横冲直撞,姜文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当这群儿时的伙伴再次相聚时,那过去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再重要了。挣脱了伤痕、苦难这些文革陈腔,在他的镜头下,文革同浪漫、青春一样。当第5代导演上山下乡插队劳动时,留在北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反而因此过着无法无天的半逃学生涯。父母、师长、兄姐,谁也顾不上他们,他们的成长有太多的放任、放肆、无政府似的蛮横。《阳光灿烂的日子》完全抓住了这个基调,全片以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姜文对青春的回顾决不像第5代导演有那么多的沉痛和反省,他的喟叹是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是对青春骤然消失的怅惘,然后更多的是对青春及那个时代的讴歌,与第5代的中华民族的伤痕南辕北辙。他在片中几乎没有触及文革,但这等年轻、这等激情却是文革初期的底色。

于是我们在片首处听到姜文极为个人式的旁白:“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

改编自王朔《动物凶猛》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少了一分原作的文绉绉儒笔调,多了姜文自己的经验和完全无法用文字表现的视觉神采。男主角马小军拿着望远镜寻找美人照片的那份朦胧和虚幻,两帮团伙集体斗殴前的惊恐和剑拔弩张,聚在屋顶上唱苏联民歌的悠悠浪漫,在顾长卫景深层次分明的题氲氤远和手提摄影机的动荡介入下,铺排了成千上万状的迷人影像。年轻人的骚动,幻想的神秘,青春期的性好奇,不受束缚衍发的残忍和暴力,都比文字更直接锋利地印入观众脑海。

在谈及自己这部影片的时候,姜文说: “我发誓要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到了末了,他甚至否认电影前面段落的真实性,直称其为伪造的谎言。王朔/姜文的这种叙述策略使青春及记亿更加张牙舞爪,在主观有意识的塑造中,择/修改记忆到一个青春的乌托邦——阳光、灿烂、喧闹、欢乐、不负责任、自由自在、初恋的甜蜜或心虚、精力的夸耀、害怕孤单和被人排挤, 《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讳言其叙事立场.堂而里之地略去了青春苦涩的一面,让观众欣赏北京少年擂着胸膛向全世界吹大牛的气魄和纯真。

性的彻底完结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毫无疑问,原本属于个体行为的对性的追求成了一种集体行为。而这一追求的集体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余北蓓,另一个是米兰。

当余北蓓在其他伙伴的嬉笑声中强吻马小军.马小军极力拒绝,最终马小军脸上红红一片而余北蓓气急败坏的时候, 《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性进行了第一次嘲讽和瓦解。对于马小军这个对性略觉神圣与神秘的半大孩子来说,性竟然成了一种强迫进行的集体游戏。于是在马小军的眼里,余北蓓成了一个毫无神秘性因而毫不美丽的单调的性的对象。在她那里,马小军找不到一点他所渴望的“美丽”的东西。

米兰“干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给了马小军以极大的神秘感,于是在他眼中,米兰成了他自视是由自己独自寻找到的美丽高贵的暗恋对象。然而最初的神秘并没有给马小军以长久的可以守候的美丽体验。由最初不敢看米兰熟睡中无意暴露出来的身体;到看着身穿大块暴露的泳衣的米兰,说她“肥”得像刚生过孩子的妇女而朝她丰腴的屁股踹上一脚:再到他最想要强暴米兰……马小军一步一步陷入对性的谜惑与失落之中。性的美丽的外衣一层层地被剥落,性不过就是欲望。

尤其当“彪哥”这个黑社会大哥以米兰的昔日情人身份出现时,尽管马小军仍旧毫不犹豫地拿起刀子想保卫她,但米兰的美丽与神秘已经开始破碎了,因为米兰根本就不是纯洁的;当刘忆苦公然以米兰的男友自居时,马小军终于明白,米兰从来没有和他好过,她不过是他的暗恋甚至是意淫对象。于是,“强暴”这种最拙劣最无能的满足性欲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这种手法去获得实际上摧毁了他心理上最后那点残留的美丽:当情况变成米兰大叫“你觉得这样有劲吗”时,马小军歇斯底里的喊道“有劲”。性,美丽的性甚至是肮脏的性都离他远去了。

性不过就是那只充满了气的、在空中像炮弹一样飞来飞去的避孕套。它那么地直接与无所谓,可以在空中荡来荡去而显出莫大的自由; 它那么地不可遏抑,可以由一只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胀成一枚横扫千军的 炮弹;然而,它又是那么地无意义,因为仅仅竟是一个小眼儿导致了原本觉得很宝贵很神圣的生命的诞生。
当马小军穿着米兰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条鲜红的游泳裤站在高台上的时候,与其说他是要再次向米兰证明自己以求最后的美丽,不如说他是要彻底摧毁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他绝望地从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沉浮,那一刻马小军再也没有什么美丽的念头了。——他再次游向了米兰、刘忆苦、于北蓓这些他曾经拒绝过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们,然而结果却又是摧毁:千万只脚一次次踏下来向他宣告他彻底的孤寂。 他甚至没有能力去获得庸俗大众的认同,成了孤零零的人。

就这样,对性的瓦解完成了。马小军由拒绝庸俗的性到追求美丽的性再到美丽破灭再到拒绝庸俗最终彻底绝望——这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性的摧毁的全过程。

阳光灿烂的日子台词:

1、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功夫她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笑话,我等什么?难道你会叫人打我吗?你扎我的车胎,你暗害我不成吗?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中苏开战,因为我坚信,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我军的铁拳定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将由此诞生,那就是我。

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的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

现在我的头脑如皎洁的月亮一样清醒。

2、《阳光灿烂的日子》课堂上搞乱的片段: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帽子吹跑了)笑
“不要笑,一个很简单的物理现象”。(帽子又吹跑了)
“谁让你出来的,无组织无纪律,回去”!
“班长是谁”?(一个学生跳出来指着班长)
“你给我回来,谁问你了!我问谁是班长的目的,是让他自己站起来。
下课后把这堆煤球弄出去”。
今天我们讲讲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清政府……,俄—–沙俄政府……(看见帽子里的煤球)
“这是谁干的!是谁! ”(拍桌子)“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是我不是我,你看我的手干净的”。
“都把手给我伸出来!”(全班伸手,没有)
马小军:“老师……哎算了不说了”!
“你说,不要怕”。
马小军:“我觉得他这动机是好的”。
“谁问你这个了,坐下”!

3、被公安局的带去之后

a、公安局里
马小军:叔叔,你放了我得了(带哭腔)。其实没我事,我跟那儿等退票来着,就给我带进来了(擦眼泪)。
警察: 瞧你这德性,还镇王府井,镇动物园,镇地安门。我告诉你,公安局全镇,知道吗?知道。擦鼻子,滚蛋。以后少来展览馆胡混,听见没有,去!这根不是我的,那~ 要不要?要要要。不要在这儿跟我多住两天。要,要,就这根吧!

b、家里
马小军:啪啪啪!你把我那根儿腰带给我拿过来。我那根儿,找去!~啪~ 你不是牛逼么,你不是横么,你现在怎么忪了?你还甭跪着求我,甭流眼泪,我就不吃那套。我哭怎么了?我那是迷惑你们呢,孙子。我拍婆子?你管得着么你,我又没拍你妈。我还明告诉你了,我明儿还去那拍,我就一个人去,你要不去逮(dei)我你是我孙子。我震东单震西单,我还震你们炮局呢!行行行,擦鼻涕滚蛋。滚不滚,你不愿意滚就在这儿多呆两天。

4、 追米兰
马猴在雨中骑自行车去米兰家的那一段对白也很有意思。
马猴鼓起勇气对米兰大声说:我喜欢你!米兰马上对马猴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马猴马上改口说:我自行车掉沟里去了。
米兰:以后再不准到街上追女孩了。马小军:我向毛主席保证,这是头一回。

5、被妈妈教训
真是你爸的好儿子阿,他是年年不回家,你是天天不回家。想把这家当旅馆了,把我当老妈子。美得你,给我弄点水。气死我了你,我,我,我打死你,我打死你,你天天不着家,你成天成天等现成的。你小王八犊子你,你就,你就跟那些坏孩子混去吧。你早晚,你早晚就上公安局去做客,没人心疼。你看,你老师留了信。你看看那,你看看,人家别人家的孩子,人家一放学就会去做功课。你呢,天不黑你就不回来,你干啥去了你。干脆,就跟你爸一样,都别回家,滚蛋!走!自由吧你们,你上公安局去做客吧你,你搬到公安局去吧你!你妈妈我呀,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跟你爸随军以后,当了家属。我是当家属的料吗,气急了我把这房子都烧了我。你们马家没一个好种,从小看到大,你就跟你那贼爸爸是一路货色呀你。你要是一只小鸡,我把你杀了,我也不吃那肉。恨死我了,恨死我了你。你怎么就不给你妈妈争口气呢?真是让我太失望了,太让我后悔了你,王八犊子。你妈我呀,从来都不会骂人,更不会打人,都是让你们这姓马的给我逼出来的。你王八犊子,你给我滚~~~

6、《阳光灿烂的日子》独白

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寡和自我慰藉。我很小便离开出地来到这个大城市,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我把这个城市认做故乡。这个城市一切都是在迅速变化着——房屋、街道以及人们的穿着和话题,时至今日,它已完全改观,成为一个崭新、按我我们标准挺时髦的城市。没有遗迹,一切都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唯一可称得上是幻想的,便是中苏开战。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我的一个习性;当受到压力时我本能地选择妥协和顺从,宁肯采取阳奉阴违的手段也不挺身站出来说不!因为我从没被人说服过。所以也懒得去寻求别人的理解。人都是顽固不化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惟一办法就是欺骗。

在我少年时代,我的感情并不像标有刻度的咳嗽糖浆瓶子那样易于掌握流量,常常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过分,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摧肝裂胆,其缝隙间不容发。这也类同于猛兽,只有关在笼子里是安全的可供观赏,一旦放出,顷刻便对一切生命产生威胁。

她便凝视我,用那种锥子般锐利和幽潭般深邃的目光直盯着我的双眼看过去,常常看得我话到了嘴边又融解了,傻笑着不知所措。我也试图用同样的目光回敬她,那时我们的对视便成了一种意志的较量,十有八九是我被看毛了,垂下眼睛。直到如今,我颇擅风情也具备了相当的控制能力,但仍不能习惯受到凝视。过于专注的凝视常使我对自己产生怀疑,那里面总包含着过于复杂的情感。即便是毫无用心的极清澈的一眼,也会使受注视者不安乃至自省,这就破坏了默契。我认为这属于一种冒犯。

她很满意自己眼睛的威力,这在她似乎是一种对自己魅力的磨砺,同时也不妨说她用自己的视线贬低了我。  我就那么可怜巴巴地坐着,不敢说话也不敢正眼瞧她,期待着她以温馨的一笑解脱我的窘境。有时她会这样,更多的时候她的目光会转为沉思,沉溺在个人的遐想中久久出神。这时我就会感到受了遗弃,感到自己的多余。如果我驱多少成熟一些,我会知趣地走开,可是我是如此珍视和她相处的每分每秒,根本就没想过主动离去。

晚上,吃过饭后,我和父亲做了一次长谈,我主要是聆听,不时被要求解释一下动机而已。本来以为父亲会为难我,孰料他竟意外的态度诚恳,并无疾言厉声,基本属于娓娓动听和循循善诱。他告诫我不要过早交女朋友,年轻的时候应该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去。

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自己人生目标,当然这目标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当时惟一的;做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他表示他和其他很多我不认识的人都对抱有殷切期望。似乎他们认定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这点在当时我自己一点把握也没有。

我一点也不感动,不是施教者不真诚抑或是这道理没有说服力,而是无法再感动了。类似的话我从不同渠道听过不下一千遍,我起码有一次到两百次被感动过,这就像一个只会从空箱子往外掏鸭子的魔术师,你不能回回都对他表示惊奇。另外我也不认为过份吹捧和寄予厚望对一个少年有什么好处,这有强迫一个体弱的人挑重担子的嫌疑,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造就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

王朔与《阳光灿烂的日子》

王朔:“阳光”只能产生于姜文的头脑

谈起《动物凶猛》这小说,姜文东问西问,打听这小说的背景、原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处理某些事件。我拒绝做编剧,刚刚写完大量小说和电视剧本,写作能力陷于瘫痪。

尤其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做编剧。惨痛经历不堪回首。我无法帮助姜文把小说变为一个电影的思路,那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他的头脑。

因为虚荣,我答应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拍“老莫”那场戏我有一句台词,差不多被那群武警军官扔了整整一夜。最后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了,有一次我掉下来,百十号人居然没有一个人伸手接一下,我掉在一个人的脚上才幸免于难。

姜文与《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到《动物凶猛》就闻到了味道

第一次做导演,连导演的称呼我都觉得像是别人给我起的外号儿———透着点不正经。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少次弹尽粮绝,又多少次起死回生。有的人在悲观失望中离开了我们,有的人疯狂地坚持着,更有的人被疯狂的人们唤做疯狗,这群疯子只有在看样片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干着一件有意义的事。电影是梦,这群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熔入了梦当中。

我和王朔有相同的经历,都是部队大院的孩子,又都跟地方上的孩子有很多接触。看了这部小说,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涌动。王朔的小说像针管扎进了我的皮肤,血“嗞”地一下冒了出来。

我不能判断他的文学价值,我总是把文字变成画面,我自觉不自觉总是把小说翻译成电影。我一看到这部小说,就闻到了味儿,就出现了音乐———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儿。我原来不知道我能写剧本,现在想起来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支使我的手这么“哗哗”地写,而且笔跟不上脑子,我也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就是愿意干这事。

写一个男孩变男人的过程

6万字的小说改成了9万字的剧本。有人误解这是个“文革”片,我并没有想拍一个“文革”片,只是如果我和王朔这些人在写一个男孩变男人的过程的话,那我们只能写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的。当时写完后很有信心,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好啊,好到我没有必要去跟别人说这个东西好的程度。可是当我去找钱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很怀疑,由于我当时沉浸在兴奋里,我以为大家和我一样兴奋,其实人家很冷静。我也找不到投资,也不知道怎么去跟人说这个东西就是好,怎么好我也说不出来,我觉得,它,这就是一张白纸,我还有什么道理跟你去说这是一张白纸呢。可是在别人看来没看出它是什么,我只是一厢情愿晕在里边了。

为了方便就说找个长得像姜文的

最不顺当的是挑演员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被带来的演员,和要扮演的角色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的时候,你会很恨这个演员,实际上人家一点错也没有,这是很奇怪的。但是有时候,你看到被带来的演员和你想象中的人那么有内在联系,你会很爱他,这也很奇怪。我见到第一个选定的演员还不是夏雨,是演夏雨小时候的那个,叫韩冬,十岁左右。我见他时,一下子有了无限想像力,像吸了氧一样,觉得整个摄制组的血液开始流动。我不是非得自恋,非得找一个像我的人来演这个片子,因为三个人演一个角色,大家为了方便好找,就说找个像姜文的。可真有七八个候选的时候我就蒙了,到底谁像我也不知道了。所以最后就是请我妈来定这个事,我母亲说夏雨挺像我中学时候的。

我当导演是因为对电影状况的不满足第一天拍戏是个晚上,制片主任二勇问我紧张吗?

我说不紧张,我都忘了紧张了,为什么呢?我太累了。我当导演其实因为不满足,不是对我作为演员的工作状态不满足,而是对电影状况的不满足,我总想还有另外一种电影,或者说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拍电影。我觉得,导演是一个动作,一次行动,他不应该是职务。你什么时候感到有必要行动一次就行动一次。我自信时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和我比,我眼里没有大导演,当我不自信时也就是找不到感觉时,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比我好。“阳光”就是这样,我相信别人也能拍,但不是这样的。

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

我拍了25万尺胶片,也是不知不觉。有人说我是中国耗片率最高的导演,我真的没想破这个纪录。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电影就应该这样拍。谁说一个镜头拍几条就完了?在我看来这是个过程,寻找的过程。就像是谈恋爱,你突然爱上一个人,你总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爱,当然答案大多是不知道为什么,但爱就是爱,你很难说清楚。我认为对一个导演来说有一个东西在吸引他,折磨他是很重要的。在拍摄过程中用一切方法、手段来寻找是什么在吸引着我,折磨着我,直到把它找到。我想这种寻找的意义超过电影成功本身。

《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奖记录: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效六项大奖。
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
第07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这是著名演员姜文的导演处女作,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影片画面优美,表演朴实,公映后获得极高的上座率,票房达到5000万,成为年度票房冠军。

格格物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