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输入法的产品创新

解读搜狗输入法创始人——马占凯

一谈什么样的技术能转化为成功的产品。

从触动到行动:

也许很多人会关心搜狗输入法的原始灵感来源。那还是我毕业后的第一年,正从事机械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对互联网感兴趣的用户。每天下班后就是玩电脑、看IT新闻、上网。当时我使用的主要两个产品是紫光拼音输入法与百度搜索。

日积月累的网上冲浪,让我发现紫光拼音当时的一个严重问题:很多常用词没有在输入法中建立词库。比较典型的几个词比如诺基亚、泰坦尼克号、张含韵等,几乎都要一个一个从词条中选择。而另外一个在搜索引擎的发现却让我觉得非常受用,那是百度网页搜索中一个特别好用的功能:拼音识别。例如在搜索文本框中输入“taitannikehao”,百度会给出“泰坦尼克号”的提示。

注:“2005年,本科刚毕业、在太原一家国企做机械设计的马占凯找到了一种省力的方法:写东西时,如果输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词语,他不愿意去输入法的词表里一页一页寻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框里输入相应的拼音(比如:zhoujielun),获得搜索引擎相应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周杰伦”),由此复制粘贴。这名没有任何计算机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余次搜索的年轻人,曾经自己猜测出一套解释:搜索引擎有一个人工整理的巨大词库。但稍微刨根问底之后,他发现,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每当某个关键词的搜索量达到一定的数目,比如几百万次,那么这个关键词就自动被收入搜索引擎的词库。换言之,用搜索引擎来生成一个常用词的巨大词库,花费极小。”

经过实验,我发现这个功能无比强大,几乎任何拼音都可以识别为中文。当我无法接受这样不顺利的输出文字的时候,便很自然的想到为什么不能把百度搜索拼音识别功能用在输入法上呢?这样几乎任何词都可以打出来。之后,我带着这个创意,经历了被百度拒绝,到后来说服搜狐做输入法再到现在的广泛应用,但是这个最初灵感诞生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吗?我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遇见很多的困难,但是真正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的人却很少。可往往成功的产品都是在这样的小困难中诞生。这给我的启示是:当你在用电脑或者互联网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很多人出现的问题吗?是否可以解决?怎样解决?解决后的效果会怎么样?是否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满意?经过详细拷问自己,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产品需求在哪里。

大众应用类产品的一个最重要需求点就是实用。如何把实用发展到长期应用,这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用户粘性度。我把产品粘性定义为:这一次用户用了这个产品之后,下一次用户还要用,就证明这次使用产生了粘性。你的创意是否让人们得到了实际收益?如果设计的产品仅仅是让人们觉得挺炫、挺好玩的,不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那这样的产品是不会被人们所使用,也不会获得成功,只有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和超过用户需求的体验,产品才是成功的产品。

有准备的成功:

任何产品在没有诞生的时候,都会遇见不同的意见,坏的大于好的;任何产品在没有得到个别用户认同的情况下,你要想尽办法丰富完善自己的创意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接触更多有价值的人。

我带着我的创意点来北京后,先给百度写了4封信,但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在被拒绝后,我凭借给搜狗提的100个小建议的30页文稿而有幸进入搜狐。我才有机会面对面与当时负责搜狗的搜狐VP老王(王建军)演示我做的第1个关于搜狗输入法创意的ppt。我还清晰记得第1个ppt的内容就是阐述目前的现状,企业都在抢工具栏、地址栏(当时很多企业都在拼命推广工具条类的插件),与其这样,不如我们去做一个带工具栏的“搜索”输入法,一方面我们占领了工具栏,另一方面用带搜索的输入法抢占这个市场。奇异的想法很快就打动了老王。当时大家都希望立即收购紫光输入法,以最快的方式占领这个市场。但是过了段时间之后,紫光拒绝被收购,输入法的事情又被搁置起来。此刻的我重燃激情,继续游说,我不相信这个创意就此沉没。

尝试了失败之后,我发觉说服别人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不能简单的靠嘴,要用数据去说服领导。此后,我住在城中村的平房中收集各大软件下载站的输入法下载量。统计完毕之后,我被统计数字所震撼,三大软件站所有输入法的下载量是1亿次。由此推断,整个互联网的输入法下载总次数大约在2亿-3亿次。这个数字太恐怖,除了QQ没有任何其他软件能够达到如此大的下载数量。输入法的需求非常大,任何一个上网的国人打开电脑都会用到汉字。那么需求已经有了。我又统计了一下03、04、05年市面上现有输入法的更新版本,答案是几乎没有任何更新。这两份数据证明了我对搜狗输入法的决断是正确的,更加坚定了我做下去的决心。

我把新的想法做了第2个PPT,又给老王演示,时间一秒秒溜走,就在这无形的时间中我知道我已经打动了老王要去做这个事情的决心。我终于把输入法的创意推销出去了。那一刻无法用“喜悦”、“高兴”来形容。

解析产品经理

如果你想做一款成功的大众应用类产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开发呢?我想从需求层面来说一下,主要从3个方面来考虑:需求人数、需求次数、需求的重要性级别。需求人数决定产品能有多少潜在用户。例如在五笔之后几乎所有的笔形输入法注定不会成功,因为能够学会用笔形打字的用户数量非常少。如果你的产品非常适合广大的傻瓜用户,你的基数就会非常大,即使只有百分之几的份额,也会有千万级别的用户。需求次数与重要性分别决定了产品被使用的频率与强度,这两个因素如果不够的话,就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例如互联网上的富有创意的小产品,玩着还行,但是玩了一次之后就不会玩第二次了,这样的产品无法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再比如你知道的成功产品几乎都是每天都要用很多次并且都必须要用的产品。

需求层面也仅是一个基础,要想获得最终的成功还有很多因素。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创新产品的扩散速度的五个相关因素: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见性。”搜狗输入法在这几个因素都处于优势,尤其是相对优势。先入为主的思想使人们对第一个真正好的产品印象深刻。搜狗输入法相对于传统的输入法优势非常明显,过去多年打不出来的词语一次全打出来了,不漏一词。同样是第二代的QQ输入法和谷歌输入法即使追到了搜狗同级别的水平也难以被用户接受了。当相对优势很小的时候,产品的竞争力也就很小。在一个产品立项时就应该考虑:你有没有明显的相对优势让用户来使用?

在输入法发布第一个版本之后,我调到输入法组,负责了搜狗输入法两年的产品设计工作。这个期间我们以大概2个月1个版本的节奏发布了十几个版本,设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小功能。在设计这些功能与改进时,主要的一个思路就是实用。这些实用的功能得到了高端用户群的认可与欢迎。这些高端用户群又在传播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口碑作用。《引爆流行》对关键传播用户做了很好的描述:“在互联网的产品传播中,这些用户就是一个班级中的电脑高手、公司的网管、部门的电脑专家。他们评判各类的新潮软件,试用各类功能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产品推荐给几十个身边的人。”

产品经理在负责一个产品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基础指标与产品功能设计。以输入法为例,搜狗输入法在基础指标的词库覆盖度、新词覆盖度、组词准确率等方面,均处在前列。产品功能的选择,同样参考了需求人数、需求次数、需求的重要性级别这三个因素。使用人数很少的英文输入法我们放到很晚才开发。

精通技术不是必须:

最后,我谈一谈对技术人员能否做产品经理的看法。我认为,精通技术与是否适合做产品经理没有太大关系。也就是说,即使你不会技术,你也未必在做产品经理上有更多劣势或优势。只有在创意、思维、前瞻、策划等方面擅长的人才适合做产品经理,就像很多人成不了优秀的程序员一样。精通技术并不能成为你去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的指标。是否适合做产品经理只有一个评价标准,能否发现问题(产品需求)、解决问题(产品设计)。每个人都对产品有看法,但感兴趣和在这方面擅长是不一样的。要客观的评价自身,不要浪费自己的真正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产品有很多类别,你如果不适合这一类但是可能在另外一个产品类别上擅长。例如,很多游戏类、社区类、应用类产品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做游戏的必定是对游戏痴狂的人才行。

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项目组中的专业化细分职位。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产品只要做的好,都会有很好的出路,主要看你的优势、兴趣在哪里。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相对于一个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肯定是有对产品熟悉的优势。如果你平时创意很多,对各家产品的功能了如指掌,思路不偏,看法不固执,自己能够代表典型的傻瓜用户群并且真正的知道怎样把一个产品做好,那么你就适合做一个产品经理。但是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后附作者简介:马占凯,原搜狗输入法产品经理。最早提出了搜索引擎做输入法的思路,在进入搜狐公司后建议并推动了搜狗输入法的诞生,随后承担了搜狗输入法的两年多的产品设计工作。由于搜狗输入法的创意来源于马占凯,故网络有传外号“搜狗输入法之父”。

谷歌抄袭事件:搜狐与谷歌那场声势浩大的“抄袭风波”,现在你已经可以重新估量输入法对于一家网络公司的价值:搜狐公司发布声明称,谷歌拼音抄袭了搜狗输入法词库,搜狐的股价瞬间增长了接近50%.而在此之前的1年时间里,搜狐的股价下跌了18%.虽然将阶段性的股价变化归结于某一种力量的结果是天真的,但一个较为准确的说法是:通过一款几兆大小的输入法软件,市值近12亿美元的搜狐重新撬动了华尔街对自己的热情。

格格物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