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路 Revolutionary Road

衣食无忧下的空虚:当追求不凡的心在现实中难以逃脱…表面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就会因为空虚开始逐渐变得有些让人难以忍受。

革命之路简介:

译 名 革命之路   
片 名 Revolutionary Road   
年 代 2008   
国 家 英国/美国
类 别 剧情/爱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 7.8/10 ( 23007票 )   
片 长 119m   
国家/地区 美国 USA   
上映/发行日期 2008年12月19日

革命之路海报剧照:

革命之路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55年的美国康州,一处名叫革命路的新兴郊外住宅区里,住着自视与邻居不一样的惠勒夫妇。妻子爱普莉一心要迁居巴黎,过一种充满希望和激情,与庸俗现实完全不同的生活。她以为丈夫弗兰克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事实上,那不过是他有一回喝多了,乱吹而已。弗兰克也曾雄心勃勃,但是被无聊的职员工作所困,只好借酒浇愁,不仅经常烂醉,还欠下一笔风流债。事实上,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全然不同的生活——一种能够满足他们艺术感觉的生活。于是他们决定搬往法国,但是随着两人关系陷入争吵、嫉妒、指责的恶性循环,他们的旅行和实现自我的梦想也受到了威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冷战的渐起,与欧洲的渐渐亲密,也使得很多美国人萌发了到欧洲淘金的热潮。1955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处名为“革命路”的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安稳,经济富裕,正是标准的“美国之梦”的象征。其中住着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家庭中的妻子爱普莉(凯特·温丝莱特饰)是一个追求个人表演事业的女人,在她眼里,这里的生活显得陈腐和毫无生趣,她渴望到更远的地方,在全新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而她的丈夫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每天早出晚归,对自己的工作也毫无兴趣。   

两人还在恋爱的时候,弗兰克曾经向爱普莉炫耀自己在巴黎的奇妙旅行,这使得爱普莉对法国产生了种种幻想,她渴望迁居到巴黎,在那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向弗兰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兰克却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求偶时的谎言罢了。但弗兰克其实也早已厌倦自己这份平庸的职员工作,他渴望改变,寻找刺激,结果除了一场邋遢不堪的婚外恋之外,根本也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一次大吵之后,两人都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而他们的确深爱着对方。于是弗兰克接受了爱普莉的想法,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因为弗兰克的升职和爱普莉的怀孕,使弗兰克又动摇了。他们的矛盾升到极点。第二天早晨,爱普莉像往常一样做早餐给弗兰克吃,但这反常的平静预示着爱普莉生命的终决,她让自己自残般地流产,最后死在了医院。弗兰克陷入无限的痛苦中。然而世界仍进行着它残酷的轮回,不管有多少人在痛苦中挣扎着——他们的房子在等着另一个租住的人。

革命之路影评:Revolutionary road

影片发生在50年代的美国,由莱昂纳多 迪卡普里奥饰演的Frank在一场晚会上遇见由 凯特温斯莱特 饰演的April ,并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结婚后,两人住在一处名叫革命路的新兴郊外住宅区里,妻子一心要迁居巴黎,过一种充满希望和激情,与庸俗现实完全不同的生活。Frank也曾雄心勃勃,但是被无聊的职员工作所困,只好借酒浇愁,不仅经常烂醉,还欠下一笔风流债。事实上,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全然不同的生活——一种能够满足他们艺术感觉的生活。于是他们决定搬往法国,但是随着两人关系陷入争吵、嫉妒、指责的恶性循环,Frank的晋升和April的怀孕,使得他们的旅行和实现自我的梦想也受到了威胁……   

看完以后,我就在想,20岁的年龄多么好,当下的我们是如此的青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为任何事忧愁与烦忧,烂漫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一直在害怕,当我们如剧中主人公的进入中年,当你不是只是代表你自己,你要顾及你的妻子,丈夫,孩子,和这个社会的所带给你的责任,与你本身的自我认同感发生激烈的碰撞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   

其实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多重人格的,但是无论在别人面前你是怎样的,本我这个却只有一个,那个真实的你,纯粹的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被社会化了,要圆满的处理各种社会上的微妙关系,要关心孩子,照顾老人,因为我们要承担社会所给予我们的作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的责任,或者是一种负担,同时这也是这个社会存在于发展的关键的脐带。有的时候,我们会理所当然的去接受它,有的时候,我们会被动的应付。但是,请静下心来,细想一下,我们是否活的过于表面了,只为了一味的追求这种迎合与满足,你自己的true feeling 呢,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哪去了?   

女主人公开始就是这样,人到中年,不温不火的爱情,不温不火的生活,这种生存状态就好像是泥鳅钻豆腐,一直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无激情与意义所言,只是苟且的一天天生活着,以为这就是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最后麻木的面对一切,葬在自己设计的坟墓里。然而她走了出来,一张从旧盒子里翻出来的一张法国的照片,唤醒了她沉睡已久的来自心底的声音。   

Frank: Have you been to Paris?   April: I’ve never really been anywhere.   Frank:Well maybe I’ll take you with me then,huh?I’m going back the first chance i get.I tell you,people are alive there-not like here.All i know,April,is:I want to feel things-really feel them.You know?How’s that for an ambition?   April: Frank Wheeler.I think you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person I’ve ever met.   

她想起年轻时Frank对她所说的,于是在习惯了中产阶级枯燥的生活后,她和Frank决定移居法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就当他们在通知了所有朋友他们要出国的消息后,微妙的,社会的脐带把他们的梦想拉回的原点。Frank突然得到晋升,也就意味着金钱的诱惑,原本已经下定决心的他开始犹豫,恰好,April紧接着告诉Frank她怀孕了。   

这场梦想与现实的拉锯战正式打响。   

金钱,这个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作为主要参考对象首当其冲的揉碎这个年少轻狂时的梦想。在金钱作为借口,其他的所有只能选择逃避,维系两人感情的流产的想法也只能搁浅。所以,去法国的美好的梦就此压抑下来。   梦想怎么能被压抑,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在一个夜晚彻底爆发,April 伤透了心,跑进树林里,一个人静一静。   第二天早晨,出奇的宁静,April问Frank是要吃煎蛋还是煮蛋,两人吃完,April目送着Frank上班远去,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Revolution, 怀了12周的孩子,冒着死亡的危险,堕胎。   

铺好地毯,温水,脱去围裙,就此开始。。。。   

走下楼梯,她卸下了负担,站在窗台边,深呼了一口气,镜头慢慢向下移动,血在一滴滴的落下地毯上,滴答,滴答,血浸满了洁白的裙摆。她打了急救电话,她本以为结束了这条该死的生命,她的刻板的生活就可以结束了,但是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April 死了。   

以死作为代价来一次revolution,你敢吗?   

PS:当天晚上看完,我想了很多,中产阶级占了社会中的大多数,他们没有金钱强大的经济基础,只能选择安逸的生活,这样就足够了。但是每个人在年少时候的梦,好不容易靠自己多年的打拼赢来的能够实现它的基础,却被社会的现实与残酷打灭,只能选择继续这样的生活,是否有点悲哀?每个人都有追寻梦想的权利,也都有实现它的自由,即使年过半百,又怎样,梦想永远都打不上时间的烙印,我不是说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把其他的一切作为代价。但是我们,有时候,何尝连想都不敢想呢?

小说《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

系美国被忽视的文学大师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出版于1961年,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与《第22条军规》、《看电影的人》一同入围;2005年又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经典之一。2009年1月,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举摘得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桂冠,并获得奥斯卡奖提名。《革命之路》于是成为大众阅读对象,耶茨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高度评价。库尔特•冯内古特说《革命之路》是”我这个时代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这一代人所创作的最好的作品之一。”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认为“说他好远远不够……绝对的大师之作!”此外,多萝西·帕克(DorothyParker)、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及约翰·契弗(John Cheever)等知名作家都公开表示过热爱理查德‧耶茨的作品。《时代》周刊则评论道:“他饱含50年代激情的文字——《革命之路》,描摹了气数将近的中产阶级社会关系,让随后的每样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年2月3日-1992年11月7日),美国小说家,被文学史长期不公正对待的大师,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耶茨出生于纽约州扬克斯市,一生落魄不堪,烟鬼兼酒鬼,一生共著有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集2部。1961年,其极富盛名的处女作《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发表,引起轰动,与《第22条军规》、《看电影的人》一同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其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于次年出版,被评论界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他后来接连创作了长篇小说《扰乱和平》(Disturbing the Peace,1975)、《复活节游行》(The Easter Parade,1976)、《好学校》(A Good School,1978)、《年轻的心在哭泣》(Young Hearts Crying,1984)、《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1986)等。耶茨有“作家中的作家”之称,艺术风格影响了雷蒙德•卡佛、安德烈·杜波依斯等文学大家。美国很多作家都对耶茨赞誉有加,如著名黑色幽默作家科尔特·冯内古特。

生活的圈套
来自: 黑色的蓝 
  
  门德斯(Sam Mendes)几年的探讨家庭伦理的《美国丽人》记忆依旧深刻,《 革命之路》探讨的依旧是关于家庭的问题,也是那么在开头不温不火,可是到某一个点的时候,剧情急转直下,一下子爆发。
  
  
  圈套
  
  影片的一开始,由Frank和April电光火石的相爱,直接切入到他们婚后的生活:一场争吵,一场激烈的争吵,争吵的结果是April选择说服Frank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就像他们当初选择来革命路(Revolutionary Road)生活一样,以为一个新的开始会带来新的生活一样。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会特别的期待新年一样,以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会带来不一样的生活,实际上呢,第二年只是头一年的copy,唯一的区别是,就在这样的往复中人们逐渐变得衰老。
  
  Frank和April争吵之后,April试图以一首温馨的生日歌重新开始,就像片尾在一段更为激烈的争吵之后,April试图以一个美好的早餐开始新的生活一样。生活就好像就在这样的周而复始的轮回中无奈继续,当人们试图做出些改变的时候,发现只是转了一个圈,最终又回到原点。
  
  
  轮回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无数个圈套,而这些圈套在生命体的轮回当中,以更加牢固的姿态覆盖人们的生活。Frank在小的时候,父亲带他到城里的餐厅用餐,他的愿望是:我以后千万不要像父亲一样,但是最终,他还是到了他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工作,稍稍的改变是身份由售货员变成了销售员,在本质上这又有什么区别呢?正是处于这个原因,故事在整部影片的刚好中间的那个时间节点上发生改变。Frank听到他的老板说:我父亲曾经告诉我,人的一生只有几次机会,如果没有抓住的话,就只能在一旁思考别人为何如此成功。这句话深刻的击中了Frank的要害,希望成功、希望和别人不一样、希望从他人眼中获得
  优越感(April在说服Frank离开革命路的时候也说到这一点,他们能够在革命路生活的基础就是相对于别人的优越感),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希望打破同他父亲一样的生活轨迹,可是,正是出于这一点,这个生活的美好的假象、诱惑,更深刻地钳制了他的人生,在这样的诱惑面前,好像每个人都没有勇气说不,所以Frank在最后和April的争吵中说:我是多么希望你打掉了孩子。。。
  Frank是希望自己有一个更充分的理由拒绝所谓的“成功”这个美好的诱惑,希望别人能够给自己做出一个决定,在这一点上,Frank确实是个。。。怎么说,基本上可以用这个词吧,“懦弱”。这也是片中“男子汉”这个词反复出现的意义所在,一个男人在一生中,总是试图用各种方式获得一种身份的肯定,来证明他是个“男子汉”。。。
  
  关于轮回,还要说一下影片当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一句话,Michael Shannon所扮演的John Givings这个疯子的话:我很高兴,我不用当那个孩子。事实上,John Givings是那个孩子,Frank也是那个孩子。。。很绝望的说,我们都是那个孩子。。。
  
  
  挑战
  
  《革命之路》英文片名《Revolutionary Road》,以故事发生地点为片名,不知道是真有这么个故事,还是编剧导演故意为之。我更偏向于后者。说到这里,要说下疯子John Givings第一次见到Frank和April的时候说的一句话:革命路上的威勒夫妇,威勒路上的革命夫妇。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
  Frank和April这对“革命”夫妻,是一对向生活发起挑战的挑战者,其实,John Givings本人也是个革命者,扮演的是个疯子,实则内心明了,正因为太过明了,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反而成了他人眼中的疯子。。。他们三人在树林里的那段对话,仿佛是遇到了知音一般。
  
  在Frank和April以怀孕为借口,选择留下来的时候,又是John Giving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揭穿了他们的谎言,Frank和April不妥协的结果只有一个,成为和他一样的,他人眼中疯子。。。
  
  关于挑战,好像可以说得更深一些,但是却不太想说了,因为没有什么意义。
  
  
  说了这些,好像提到“生活”这个词很多次,生活是什么?生活也许是圈套,
  由无数个圈套组成的圈套,最终,就成了北岛所说的:生活,是一面“网”。。。
  
  
  假装正经讲半天,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八卦,这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要提到几个细节。
  
  之一,电梯间里,一圈男人当中夹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似乎还有点尴尬,然后和Frank还有了匆匆一瞥(这在现实生活中,多么典型的场景啊。。。)这时候我就感觉,他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果不其然。。。
  
  之二,Frank和April的好友,那对夫妇,丈夫在面对妻子的无聊、四个孩子的淡漠 之后,独自站在屋后,眼神呆滞,可是,就在看到April的那一瞬间,风云变色。。。这时候,我也感觉,他们之间会发生点什么,果不其然。。。
  
  之三,生日歌开始前一个场景,Frank回家下车之前的那个表情,同样,是多么典型。。。 很多已婚男人的写照。。。
  
  之四,Frank把女人弄上床如探囊取物一般,在和秘书完事之后,穿好衣服,回家之前对秘书说的一句话竟然是“你真的很出色”。。。哈哈哈,这个依然很典型。。。很多所谓成功男人或者不成功男人的写照。。。
  
  导演对这些细节的处理,妙极。。。
  
  片子整体为按照时间顺序的线性叙事,中间穿插进几个并行、交叉的镜头,产生的效果却非同一般。Frank和那个秘书在餐厅约会,Frank提出“出去走一走,就我和你”,在这个时候,要发生的什么大家都猜到了,可是下一个镜头却是April独自在家翻看Frank的旧照片,然后又插入开头所缺失的,由相爱直接切到婚后的生活中间的那一段: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就在回忆的这个中间,又插入一个April坐在床上翻看照片的表情的画面,而这个时候的声画是不对 位的,声音依旧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聊天的声音。我这样来描述这一段好像有点乱,但是这一段确实非常好。。。产生了很奇妙的反应,神来之笔。。。

格格物
标签: [ , , , ]
喜欢,就收藏到自己的地盘吧:

我要扯淡: